Friday 2 September 2016

習再握手?


運動除了強身健體,也包括了品德的培養。」(財政司司長八月二十八日發表的網誌〈奧運激情〉)雖說言者無心,但那些不重視體育運動認為沒有經濟貢獻的人聽進耳內,不知會否對號入座呢?

同樣是反對「港獨」主張,但曾俊華在這篇〈奧運激情〉中指出,「觀眾對國家運動員的全情投入和支持,對家國的豐富情感和自豪,在比賽期間也是油然而生,國民對吾土吾民的熱愛,對自身文化、語言、歷史和傳統的認同是發自內心最真誠、最自然的情感。」勾起港人這種油然而生的國族情懷,也許,正是傅園慧所說的「重要任務」。

因此,曾俊華表示,「相信每一位香港人和我(曾俊華)也一樣,在享受比賽的過程中能夠深刻地體會到團結的可貴,毋須多餘的辯論,都能夠在團結和分裂之間作出非常容易的抉擇,當社會有了這一種認知,所謂的港獨主張必然不可能會有市場。」事實是,香港獨立從來不是禁忌,但卻真的一直也沒有市場。

相對於特凶巴巴的「拿起關刀對付幾隻小蟑螂」(《成報》九月二日社論),曾俊華處理所謂的「港獨」可謂順水推舟真有一手。畢竟,「提高八度天天講獨』」,甚至在校園「播獨」的港獨』推銷員」,唯梁特、吳得掂而已矣!

回說主動與傅園慧一起自拍的曾俊華,似乎比梁特更能掌握大陸奧運金牌運動員訪港的目的和用意。曾俊華八月三十日出席「賽馬會樂動網球計劃」記者會致辭時便表示,「在過去幾天一連串的活動,大家都可以看到,體育確實可以團結國家和民眾,為整個社會帶來更多歡樂的氣氛和正能量。」

無疑,香港從來都是一個「歡笑多於唏噓」的地方,也是個一直充滿正能量的城市。只是過去四年……!

正是無巧不成話,八月三十日《成報》頭版刊出署名漢江泄」的評論文章,文章題為《煽風點火「港獨」鬧劇  梁振英播「獨」》,指出「梁振英處心積慮助長『港獨』,以鞏固他和鷹派人士的管治權威。」狠批一手播「獨」,與中聯辦一起虛張聲勢,誇大「獨」情。文章更要求中紀委徹查中聯辦,瓦解損害國家與香港利益的集團。

《成報》一向被視為親京報章,也曾挺梁。但文章一出,立即遭到中聯辦轄下《文匯報》《大公報》的反擊。弔詭的是,沒有北京許可,即便是吃了豹子膽《成報》也會如此辛地批梁,更不敢「炮」中聯辦。而黨媒文章的署名,從來別有寓意,絕非風花雪月。「漢江泄」這個名字所指為何,實在耐人尋味。

有趣的是,《成報》九月一和九月二日,連續兩天在頭版刊登全版廣告聲明,聲稱「梁振英、中聯辦利益團伙曝光」,以及「開學日  校園有獨』梁振英、中聯辦變港獨』推銷員」;要求「停止打壓言論自由,止威嚇脅逼,還香港社會安寧與安全。」

踏入九月社會正期待梁特宣布競逐連任。而在九月四日這個大日子前夕,《成報》這個舉措,實在耐人尋味,引發無限遐想。(對不起大日子指的是杭州二十國領導人峰會,而不是棄選破紀錄的立法會選舉!)

曾俊華九月二日啟程前杭州出席二十國集團峰會,在機場傳媒說,「沒有任何計劃(跟領導人會面),但是如果領導人或者有些高級官員想了解香港的情況,我是非常樂意跟他們解釋的。」言下之意,也就是會與「領導人或者有些高級官員」會面,共商港事。

去年月,曾俊華在北京出席亞投行成立儀式,習穿過人群,直接走到曾俊華面前,與握手。「習握手」之說亦不脛而走。雖然曾俊華特別指出,「從二○○八年開始,每一年我都受邀參加G20會議。」不過,仍無法迴避這次杭州之行,會否再次出現「習握手」這一幕的猜想(或期待)。


曾偉強
二○一六年九月二日

Saturday 27 August 2016

地球在顫抖


八月二十四日,意大利中部歷史名城佩魯賈(Perugia)附近,發生六點二級淺層地震,多個山城夷為平地震區儼如世界末日,災民恍似置身地獄。地震威力強烈,百多公里外的首都羅馬,以至鄰國瑞士,甚至一海之隔的克羅地亞有震感。

意大利這次大地震引起全球關注,成為國際焦點。但同日印尼蘇門答臘南部海域發生的五點九級地震以及緬甸發生的六點九級地震卻幾乎沒有人留意事實是,地震已非偶然,更不是遙遠的事。

根據中國地震局的統計,今年(二○一六年)截至八月十九日,全球已發生了十二次七級以上地震,包括四月十三日緬甸七點二級地震和四月十六日日本九州七點三級地震。去年全年,則有十八次七級以上的大地震。

再看遠一點,由二○一○至二○一四年分別錄得二十八次二十五次二十次二十三次和十三次。在二○○一年至二○○九年期間,發生七級以上地震的次數平均每年十七點七八次。

而截至七月三十一日,大陸及周邊地區發生五級以上地震,已有二十一次。而去年全年,大陸及周邊地區共發生三十次五級以上地震。二○一三年和一四年,則分別錄得四十五次和三十一次。

看近一點,在截至八月二十七日止全球在今年八月份,共發生了七十一次介乎二點二至七點五級的地震。這些數字,說明一個事實,地震真的無日無之。由唐山到西藏;從印尼的海底,到意大利的山城;由貧窮的緬甸,到富足的美國。地震無所不在,與萬物為一。

有研究指出,人類活動導致的碳排放,不僅令到氣候異常全球暖化海面上升冰山溶解,也會引發愈來愈多的地震。

澳洲國立大學地球科學系的加姆皮羅•埃法達諾(Giampiero Iaffaldano)博士,二○一一年二月在《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發表題為〈Monsoon speeds up Indian plate motion〉的論文(https://perso.univ-rennes1.fr/laurent.husson/PAP/iaffaldanoetal11.pdf),透過研究季風侵蝕喜馬拉雅山東部的作用,分析印度板塊的運動。結果顯示喜馬拉雅山東部被侵蝕的岩石,導致的質量改變足以解釋印度板塊發生的逆時針旋轉運動。

加姆皮羅•埃法達諾在文章中指出,很多地質現像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但現在找到了相反的規律:長期尺度上的氣候改變同樣會對地質作用產生影響。在數百萬年的時間尺度下,氣候改變甚至能通過負反饋機制改變板塊運動的模式。

《國家地理》雜誌也曾於二○○八年刊登報告指出,大冰塊的融解可引致地震,並預測地震會隨全球暖化,兩極冰加快融解而愈來愈多。拿大地質學家Patrick Wu早在二○○六年已指出,地殼比很多人想像中敏感,冰川融化改變地殼上的壓力後,會引致地震和海嘯;估計隨全球暖化日益嚴重,地震會多。

二○○九大利中部發生六點三級大地震前,星圖片顯示南極威爾金冰架(Wilkins lce Shelf)北部的Charcot island,在二○○八三十一日至間出現裂痕,再完全分裂,大量冰塊流進南冰洋。

在這次意大利中部發生六點二級地震翌日,即八二十五日,由三十一位科學家組成的國際團隊,經過十六年的觀測與資料搜集,在鄰近太陽系的半人馬星系內,發現一顆類似地球的行星。科學家宣稱,該顆命名為Proxima b的行星,有望成為人類尋找外星生物和宜居星球帶來新希望。

新希望?事實是,Proxima b距地球約四點二五光年,約四十點三兆公里。以現在的技術,從地球出發到Proxima b,需要三萬年。記得去年,美國太空總署也曾表示,按照目前載人登陸火星計劃的進程,人類有望在二○三○年踏上火星。

說到底這些太空計劃,目的就是離開這個孕育人類歷史文明的藍色星球拋棄這個被人類在過去數百年,破得體無完的地球而這些太空計劃涉及的金額可真是天文數字。假如將這些數以千億計的資源,用於守護環境、扶助貧苦、消戰亂,建設真正與大自然和平共處的空間,人類又何須離開宇宙間唯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球?

面對大自然,人類也真的很渺小。地震是大自然發出的其中一個警號或是反,是地球生病打哆嗦,還是因害怕而顫抖?但問題不是大自然離棄人類而是人類從破壞(大自然)中建設(人類社會)所帶來的惡果,令人類愈來愈遠離大自然但人類始終不明白,地球可以沒有人類,但人類不可以離開地球。


曾偉強
二○一六年八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