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24 June 2012

抓住生命的嘆息──《依戀在生命最後八天》觀後感


一段開不了花,結不成果的愛情,造就音樂家阿里的藝術生命。一聲永遠的嘆息,一份永恆的企盼,成為一生之所托。以藝術感悟人生,以嘆息成就生命。在電影《依戀在生命最後八天》中,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改寫了音樂家阿里的一生,而這份悲傷的幻滅最終反過來奪去了他生存的意志。

雖然以死亡為題裁,但電影充滿黑色幽默,毫不悲傷,不僅阿里的死是理所當然似的,還拿死神和大哲學家蘇格拉底開玩笑,但意蘊深邃,令人回甘。死亡,真的用不着呼天嗆地。當生命的動力消失殆盡,何不讓生命隨煙雲般消散?

然而,肉身的死亡並不等於一切的消失,阿里的母親幻化成一團煙雲,歷久不散;蘇格拉底的哲思永續流傳;阿里的音樂亦如是。而阿里的音容,亦永遠留在所有愛他的人的心中,包括不肯相認的初戀情人。生命,重要的也許不在生前,而是死後。

一段被中斷的愛情,即使男妻女夫,卻可以天荒地老,至死不渝。電影中阿里和依蘭雖然不能在一起,但這一份遺憾,卻令阿里找住了生命的嘆息,臻成音樂大師,而在他周遊列國,巡迴演奏的同時,依蘭卻在默默的追隨着他音樂的足跡,從未離棄過他。

演奏成為了阿里的生命,而動力則來自對依蘭的惦念和依戀。他深信自己在依蘭心中亦擁有同樣的位置,這一份無形的維繫,彼此的珍惜,成為阿里生存的意志。這份生命的意志則以演奏小提琴的形式呈現。

然而,一次意外,他的妻子砸爛了阿里的小提琴,阿里因而四出尋找新的琴,當他從琴店買了新琴,走到街上的當兒,嚇然遇上久別的依蘭,但當時依蘭佯裝記不起他是誰。這句簡單的話語直刺阿里的心脾,令他一直賴以存在的信念頓時崩潰。

阿里回到家中,賞試拉小提琴,卻再拉不出像從前一般的琴音,他憤然回到琴店,怒斥店主是騙子。然後千辛萬苦尋得一個最上乘的小提琴,但結果依然。他再也拉不出美妙的琴音,再也提不起拉琴的的興趣。於是他決定尋死,因為他生存的意志已然消失於無形。

事實是,並非小提琴不濟,而是他再也找不住生命的嘆息。他以為依蘭早已把他忘記得一乾二淨,那份相思的維繫再也沒個安排處,生命亦無所倚傍,存在毫無意義。即使面對最愛吃的梅子雞亦失去了吃的興味,一個人在房中,靜待死神的降臨。

在生命最後的八天,阿里糊里糊塗的天馬行空,預視兒女的將來,憶記起前塵舊事,亦想起亡母兒時。而最令他撕心裂肺的,正是和依蘭的相識、相戀、相分。

電影從死亡探討生命,透過阿里和依蘭縈迴一生的感情,帶出生命所為何事的問題,和對於生前死後的思考。死神往往不請自來,但亦可以教人期待,但當死神真的出現眼前,我們卻又只想逃避。但無論如何想方設法地逃避,卻又永遠躲不過命運的安排。

生命,在乎的可能就是抓住嘆息的一瞬。心中一份永遠遙不可即的希冀,可以讓人生充滿期待,正是這種「尚未」,令人生更精采,迎向無盡的可能,開拓無限的空間。留下一點遺憾,生命才得以完整。依蘭拒不相認,阿里至死亦不明白,誤以為她真的完全忘記了自己。誰又會料到,依蘭心中埋藏着那份深厚的感情,才是阿里生命的原動力。


曾偉強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四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