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6 April 2013

綠色殯葬追思無極

聖嚴法師曾經說過,骨灰跟精神生命毫無關係,只是肉身生命最後的一分碳。如果老是執着於遺骸、骨灰的落腳處,「就像是想把每天梳頭掉落的頭髮或身上褪下的皮屑收攏帶走一般,好累啊!」事實上,聖嚴法師的骨灰,就是撒在法鼓山骨灰植存公園內,不立碑,亦不設靈龕。

基於如土地資源等種種問題,現代人雖已接受火葬替代土葬,但由於大眾仍傾向保有一個可以在清明祭拜的地方,因而令龕位取代了墓園,成為追思與祭拜的載體。然而,靈灰龕位的短缺卻又產生了不少另類問題。

在可持續的前提下,近年興起了綠色殯葬。綠色殯葬在外國已存在廿多年,例如在澳洲,便早已深入人心。英國亦早於一九九三年建成了全球第一個綠色殯葬陵園,時至今日已增至二百多座。

綠色殯葬有兩個含義,一是指節儉辦喪事,二是指葬式,用骨灰回歸大自然的方法,譬如是樹葬、海葬、灑葬、花葬等。相對於土葬和靈灰龕,綠色殯葬不但更加節地和環保,而且還可以為城市營造新的綠化面積。而不論是花葬還是海葬,綠色殯葬均蘊含着天人合一的哲思,讓自然的生命回歸大自然,讓生命昇華,亦可從而推廣尊重、關愛、珍惜生命的生命觀。

所謂樹葬,是讓家屬選擇喜愛的植栽區作為下葬點,由家屬親自執鏟,掘出地穴,放入以可分解棉紙袋盛裝的骨灰,然後覆上土石。至於灑葬則沒有穴位,而是自由遍灑在指定的花圃區。花葬即是把骨灰倒進花壇下方地窖,讓其自然溶解。海葬便是把骨灰撒入海中,回歸大自然。

中國民政部在二○○九年明確提出推廣樹葬等節地葬法,推動綠色殯葬。然而,民眾對綠色殯葬的接受程度仍然不高。根據統計,濟南市每年約有一萬六千人去世,但採取樹葬、花壇葬等的僅有三百多人。同樣是一線城市,北京人也愈來愈接受骨灰撒海,但骨灰深埋、樹葬等生態安葬方式,仍為數不多,有的公墓開展骨灰深埋節地安葬,三年僅安放了十八份骨灰。

推廣綠色殯葬,得首先改變傳統認為樹葬、灑葬或海葬,令先人「死無葬身之地」,對先人大不敬的觀念。綠色殯葬雖備受推廣,但其載體的抽象,一般人尚難接受,因此,推廣綠色殯葬,關鍵是如何誘導大眾接受綠色殯葬的載體。例如把先人骨灰撒海、撒花園、深埋植樹,對先人的緬懷只存心裏,但春秋二祭,卻沒個安排處,正是無處話淒涼,那種憂思如何撫平?

但究其實,除了長懷五內,對先人的思念可以是無處不在的,因為我們思念的並不是那堆骨灰,而是逝者留下的精神,長存於心內的懷想,是往生者留存的身教行誼。事實是,即便把骨灰安置於靈灰龕內,除了子孫後代,同氣連枝,別人又如何產生幽思憐惜之情?

假如生命由愛開始,何不讓生命以無私的愛回歸自然。譬如海葬,凡是涯邊海岸,都是思親的地方。又如花園葬、樹葬,不僅讓逝者與花草林木為伴,亦讓青蔥芬芳遺世同享,而縱使沒有墓碑,卻還有一處花木或公園可供徘徊憶念。

雖說喪葬是傳統文化,但現代人表達緬懷祖宗的情懷,又何妨跟隨時代的步伐趨前,讓殯葬載體多元化,例如香港的食環署除了大力推廣綠色殯葬,設有八個紀念花園及在指定香港水域提供免費撒灰服務,還提供免費的「無盡思念」網上追思平台,讓市民隨時隨地透過互聯網悼念摯愛逝者。


曾偉強
二○一三年四月六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