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太基城,一度風清月明。漢尼拔,捲來羅馬狼煙……波湧浪連……濱海畔、濤聲陣陣,催我醉時眠。」不知誰人寫下的詩句,教人欷歔,思憶無限。想當年,比羅馬文明還要早、還要璀璨的迦太基文明,盛極一時,但最終寂滅於羅馬的鐵蹄下,消失於歷史舞台。畢竟歷史的洪濤浪接浪,盛極而衰是不易的真理。
迦太基遺址位於突尼斯市東北約十五公里,一九七九年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迦太基城作為古代龐大的迦太基帝國的首都,在歷史上曾持續繁榮近七個世紀,被羅馬摧毀後幾經焚毀破壞,後來經奧古斯都重建,成為「非洲的羅馬」,重現昔日光華。因此,雖是迦太基遺址,卻已沒有半點迦太基的痕跡,真正的迦太基,亦只有存在於傳說之中,夢鄉之內。
遺址扼守突尼斯灣,內有迦太基碼頭、安東尼(Antonin)大浴場、畢爾薩山(Byrsa)上迦太基時代的遺跡、博物館、圓柱形建築、考古花園、別墅、劇場,以及國立博物館附近的聖‧西普里安(Saint Cyprien)天主教堂遺址。由於時間關係,未能一一參觀,然而,佇立於遺址的頹圮當中,觀面前碧海,想當年盛世,憶歷代興替,敎人無限感慨。
迦太基的傳奇源自一個美麗的傳說。她由聖經中稱為推羅的腓尼基王國的一位公主創立。這位名叫埃莉薩的公主,因為逃避兄長的追殺而率眾逃亡。在海上流亡期間,她被稱為「狄多」(Dido),意即「游俠女神」。當她來到突尼斯時,決定在那裏駐留,建立新城,而迦太基正是腓尼基語「新城」的意思。她向當地土著提出要求,要一幅大如牛皮的土地棲身,得到土著的應允後,她命人把牛皮剪成幼細的條子,再用這些條子圈成一幅偌大的土地,建立迦太基,時為公元前八一四年。
十一世紀突尼斯的一位教育家西迪‧瑪雷茲(Sidi Mahrez)曾經為迦太基寫下一首哀歌:「何以歡樂過後此等虛空,榮耀之後此等貧乏?/曾為城市而此時烏有?誰在回答?唯有風。/拂去詩人的歌。/驅散曾聚首的靈魂。」這首哀歌道盡迦太基盛極而衰的悲涼,而迦太基的滅亡,卻又是亡於自身追逐財富的特質。正正是迦太基人長於海運,擅於經商,縱使先後在兩次布匿戰爭中戰敗,但兩次均在短時間內重新繁榮起來,最終引致羅馬的恐懼,誓要將迦太基徹底消滅而後快。
公元前一四九年,羅馬挑起了歷時僅三年的第三次布匿戰爭。這一次再沒有和約,而是軍事謀殺,迦太基被徹底的消滅掉。公元前一四六年,羅馬遠征軍進入迦太基城之後,大肆屠殺,縱火焚城,大火歷時七晝夜,城中七十多萬人口,最後的倖存者不到四萬。
財富令迦太基興盛,堪稱當世首富,然而,財富亦招來嫉妒與畏懼,先是與希臘的對壘,最終兩敗俱傷。然後是與羅馬的三次布匿戰爭,首次歷時廿三年,第二次在漢尼拔主導下,屢挫羅馬大軍,曾經一舉殲滅七萬羅馬士兵。這次戰爭歷時十六年,迦太基最終敗亡,而經此一役,迦太基基本上已無力再與羅馬抗衡了。弔詭的是,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中名垂青史的,是最終戰敗的迦太基名將漢尼拔。
拿破崙稱漢尼拔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軍事統領」,把他的地位列在亞歷山大大帝與凱撒大帝之上。自小在軍旅中長大的漢尼拔,率領大象兵團跨越阿爾卑斯山,劍指羅馬的情景,實在教人無法想像他是如何做到的,也許是歷史上一個永遠的謎。教人惋惜的是,這樣一個神人似的將軍,戰敗後竟不容於本土,流亡他鄉,最後自殺身亡。這是歷史跟迦太基開的玩笑,還是歷史不易的根本劇情?
二○一二年六月廿七日,漫步於迦太基遺址,仰科林斯柱,觀湛藍海岸,沐在藍色的清風下,遙憶當年規模宏大的港口,戰艦商船往來如鯽,水手苦力使勁地幹活,商販叫賣各種財貨,還有精緻的民居。東邊沿海一帶是羅馬迦太基時期安東尼浴池的遺址,北面是突尼斯總統府,依山面海,波光粼粼。這裏,曾經是上層社會的交際場所。這裏,曾經展現光輝的歲月。
歷史的弔詭是,精於計算累積財富的迦太基人,卻不懂得捍衞自身的財產,也許就是因為財富得來過於容易使然。到頭來,不獨財富被奪去,亦斷送了國家人民。歷時近七個世紀的經濟王國最終消失無縱。如今仰視柱頭,眼下一片頹圮,卻又不是真實的迦太基。也許這個黃金國度,為世人留下一個永遠解不開的謎。
那一個夜晚,恍惚夢見了漢尼拔,不是趾高氣揚的大將軍,而是敗走他方的漢尼拔。兩千多年下來,迦太基依然是迦太基,猶如這裏的藍天和浪湧不止的海潮。
曾偉強
二○一二年七月十六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