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21 June 2014

發展東北非王道


「王道」一詞始見於《尚書‧洪範》:「無偏無陂,遵王之義;無有作好,遵王之道;無有作惡,尊王之路。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無反無側,王道正直。」這是剛剛從殷紂王的囚室放出來的箕子回答周武王循天理以治天下的道理時說的話,是箕子理想中,由一個君王統領眾多諸侯國的原則和方針。

到了孟子的時代,周天子早已被邊緣化,天下群雄並爭,人民顛沛流離,孟子認為急需一個能夠「朝諸侯,有天下」的王者出現,恢復三代一統而安定的局面。而達到「王」的途徑,就是「王道」,也就是對內實行仁政,悅近而來遠。孟子亦將「王」和「霸」相對而提,例如《公孫醜上》有云:「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荀子‧王制》亦有「王奪之人,霸奪之與,強奪之地」之語,而《王霸》一篇,更專論「義立而王,信立而霸,權謀立而亡」的道理,旨在希望在諸侯中能夠出現「一天下」的王者。

簡而言之,「王道」指的是以仁義治天下,惠國利民;霸道是強加於人,以暴力強權統治。王道與霸道是善與惡、正與公、與私在社會政治、思想路線上的分野,也是對立的文化文明樣式。毛澤東在《切實執行十大政策》中也曾說過:「用霸道對敵人是正確的,對敵人就是要狠,但用霸道對人民、對黨、對政府則是錯誤的,對人民對群眾應講王道。」

對於新界東北發展,緊跟中央路線的梁特雖拋出「王道」論,但事實是,特府以高壓手段實行「霸王硬上弓」,是典型的「霸道」行徑。梁特二○一四年六月十七日出席行政會議前主動向傳媒說:「要長遠解決香港的房屋問題……我們王道的做法和正本清源的做法,就是要增加供應,因此我們一定要繼續開發新市鎮,新界東北是其中之一個。」他又指出:「有關的公眾參與工作已經做了三年。大家留心時事的朋友都知道,過去三年,整個特區政府在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做了很多場不同形式、大大小小的諮詢,聽大家的意見工作,亦吸納了大家的意見;因此特區政府不會撤回向立法會財委會的申請撥款。」

三年之說不知從何談起。事實是,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由二○○八年起展開第一階段公眾參與活動,但當時的所謂活動,卻以簡介新界東北發展方案為重心。翌年開展第二階段公眾參與,也有召開居民諮詢會。到了二○一二年六月十九日,正式開展第三階段公眾參與。然而,反對的聲音卻隨着公眾參與活動的推出而一浪高於一浪。例如同年八月十八日的居民大會,便有未能進場的村民在場外大叫口號,要求政府廢除《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停止假諮詢」。九月二日,粉嶺北農村及居民聯席、打鼓嶺坪輋保衞家園聯盟和古洞北發展關注組,在添馬艦政府總部舉行「開住party反規劃」活動。在九月二十二日的最後一次公眾論壇上,發展局局長陳茂波表示特府持有二千一百多公頃住宅用地,不過當中六成,即約一千二百公頃須預留興建丁屋。此言一出,怎不教人憤慨難平?多位公眾、團體及議員在論壇上發言時均要求撤回計劃。

事實是,首階段諮詢只聯繫了村長和原居民。而第三期諮詢文件的發布地點則僅有沙田和北角兩處,實有瞞騙和為難民眾之嫌。由此觀之,特府壓根兒沒有全面諮詢和正視連串公眾參與活動的結果。特府更在城規會尚未通過規劃大綱的情況下,強行申請前期撥款,這不是「霸道」是甚麼?這或許正正反映梁特思維中的敵我矛盾:「用霸道對敵人是正確的」!

至於「正本清源」,正確的理解是從根本上加以整頓清理,表示從根本上徹底解決問題。《晉書‧武帝紀》云:「思與天下式明王度,正本清源。」而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文學救國法》也有「案此實為長籲短嘆的發源地,一經正本清源,即雖欲『縮小為細菌放大為炮彈』而不可得矣。」之語。

香港不是缺乏土地,而是用地不公,沒有規劃。面對香港人住屋的問題,真正的「正本清源」之道,是制定長遠人口政策,重新規劃土地用途,包括終止無限的丁屋興建和制定農業政策。而不是盲目地以發展為名,破壞為實的開闢鄉郊和綠化土地來滿足無止盡的需求。保育的目的,從來就是保育。而所保育的,又豈只是自然環境。


曾偉強
二○一四年六月二十二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