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9 June 2014

新界是珠三角重要紐帶



第四屆特府一再強調要增加土地供應,解決長遠的住屋需求,但特府口中的長遠住屋需求從何而來,本身卻是一個問號。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香港欠缺的不是土地,而是切實從香港利益出發的長遠規劃。新界東北發展,原先的構思是為香港開闢一個新市鎮,但到後來,卻徹底的變了質。

梁特二○一三年十一月十一日在商界聯席午餐會「土地 短缺、解決辦法及抉擇」致辭時表示:「經過認真和多種方式的解說,政府釋除了反對(新界東北發展)者的不必要疑慮,此計劃已按部就班地向前推進。」這說明一向特立獨行的特府,已下了決心開發新界東北,但真的釋除了反對者的疑慮了嗎?事實是,反對者的疑慮從未釋除,亦絕非梁特聲稱的「不必要」。

二○一四年六月六日,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第五次開會審議新界東北前期撥款建議,約百名包括學聯、土地正義聯盟、東北村民等的示威者,下午約五時半成功闖入立法會地下大堂,要求財委會主席吳亮星及建制派議員直接對話,又要求政府立即撤回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當晚有更多示威者意圖衝入立法會,立法會最終報警。示威者於晚上十一時許散去。這說明甚麼?說明新界東北發展壓根兒得不到市民認同。

梁特當天傍晚出席新界社團聯會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十七周年暨第十一屆常務理事就職典禮聯歡晚會後,被記者問到立法會被反對新界東北發展示威者衝擊時,沒有任何回應。然而,梁特在晚會上致辭時,卻說出了對新界東北發展的心底話。他說:「香港這個城市三面環海,只有一處地方與發展蓬勃的珠三角地帶接壤,這個就是新界。因此,新界是香港社會與珠三角地區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一個重要連接點和一條重要紐帶。」

他指出:「特區政府非常重視發展新界,為新界居民、為全體香港居民提供事業、就業機會的一個重要平台。在建設方面,大家知道我們正在構思中,或者已經啟動,甚至乎快將完成的一些大型建設項目,包括新界東北新市鎮發展計劃。」

新界東北發展潛力的研究,始於一九九○年,於一九九八年納入全港發展策略檢討,其後一度擱置。直至二○○七年,規劃署公布《香港二○三○》,以過去已經作出的研究諮詢、交通網絡及能夠連接現有新市鎮三個因素為由,重新建議發展古洞北、粉嶺北和坪輋/打鼓嶺三個區域。翌年計劃正式立項,展開公眾諮詢。雖然計劃引發爭議,尤其是本土意識的強烈反彈,但政府表明不會撤回計劃。

梁特二○一三年八月三日上午出席青年專業論壇後會見傳媒時指出:「會用最好的方法,貫徹整個新界東北的構思和規劃……在我們中期的用地需要來說,沒有任何一塊地,沒有任何一個發展計劃可以取代東北新界的發展計劃。」第四屆特府真的可以很強硬,尤其是對弱勢社群。無論反對聲音有多大,反對的理據多充分,都不能改變梁特的決定,因為發展新界東北已非香港一區之事。

無可否認的是,第四屆特府除了積極盲搶地,也在積極推動中港融合。發展新界東北的真正底因,也就是為了中港融合。事實是,特府在三輪的所謂諮詢中,均已表明這一態度。《第一階段公眾參與摘要》:「……吸引更多內地及海外學生和專才來港學習和工作。……古洞北位處鄉郊,環境寧靜,加上往返內地的交通方便,是興建專上學府的理想地點。」次階段公眾參與資料的指導原則提及「新發展區的策略性角色:配合珠江三角洲的長遠發展,並與深圳市的發展融合。」第三階段公眾參與資料更明言新發展區的策略性角色,是「配合區域發展及與珠江三角洲的融合」。從吸引內地學生到配合區域發展,到底說明了甚麼,可謂不言而喻。

假如開發新界東北是為了香港人的住屋需求,那麼,特府是否欠市民一個數據呢?二○一二年九月,規劃署助理署長李啟榮承認,近年香港人口的增長較原先預測有所放緩,三十年後的香港人口增長為一百四十萬人,而非原預期的一百九十萬人,但他同時指出,市民的住屋需求仍然殷切,現時必須展開規劃。不過,特府沒有說明這一百四十萬人口增長的來源。


曾偉強
二○一四年六月八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