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30 September 2015

李超人心安嗎?


李嘉誠的語言藝術可謂爐火純青。一篇聲明,看似對質疑逐一否認,但卻弦外有音,字字珠璣。將深層次矛盾一語道破,就是「人心」而已。

首先,李超人以退為進,但實質卻是向習大大施以「下馬威」,一顯身價。聲明表示,是非浪潮來襲之時,正值習近平主席進行國事訪美前夕……我們不應讓這些毫無根據的口舌之爭成為焦點,喧賓奪主。」這個「喧賓奪主」,殊堪玩味正正表明李超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比習大大國事訪美更能吸引眼球引起傳媒和世人關注。

第二點,「所謂撤資』指控,完全不成立。」因為,「習主席最近提倡一帶一路』政策,鼓勵企業走出去』,所以集團投資海外業務,與國家政策並無抵觸。」此話連消帶打,表面上否認了實質上卻承認了不過,承認了又如何因為「轉戰」海外,可不是李家拋棄大陸,而是響應習大大的呼籲,踐履習大大的倡議。

再者,「李先生對中央堅定不移繼續改革開放,致力優化營商環境有信心,並不相信文革式思維復蘇;個別人士的言行,不代表國家方向。習主席多次強調中國將繼續維持深化改革的堅定承諾,擴大開放;李先生對中國充滿信心,對習主席沉穩的領導能力深感佩服。」

「改革開放」與「文革式思維」,「國家方向」與「個別人士的言行」,看似要劃清界線,卻又語帶相關。實質上更是將那些教人「不寒而慄」的「口舌之爭」,定性為「文革式思維」。

至於「對習主席沉穩的領導能力深感佩服」,亦有點弔詭沉穩」,除了理解為「穩重」,原來也有「安穩沉酣」之意,也就是熟睡對於經常將「夢」掛在口邊矢言帶領十三億人口一起追「夢」的習大大來說,不無諷刺的味道。

最後,也是最精彩的一段,就是「對於一切是是非非,李先生雖感到痛心,但認為蘇軾及白居易說得好:此心安處是吾家』以及我身()本無鄉,心安是歸處』」。李超人引古詩名句以表心迹,而且話中有話,實在耐人尋味。

《定風波》原詞是:「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這首詞是蘇軾寫給好友王定國的歌妓柔奴(別名寓娘)的。王定國因受蘇軾「烏台詩案」牽連,被貶到嶺南荒僻之地賓州。柔奴一路相隨,侍奉左右。元豐六年王定國北歸,柔奴為蘇軾勸酒。

蘇軾乍見柔奴,覺得她美貌更勝從前問道:「廣南風土應是不好?」奴笑着,淡然回答說:此心安處,便是吾鄉。」這句話令大學士也佩服不已,認為是一驚醒夢中人,一語道破了天機。天機,不過就是人心而已。若人心能安,荒蕪地也是樂土反之,若人心不安,大都會亦如末路。

居易不只一次在詩中提及「心安」。《出城留別》詩朝從紫禁歸,暮出青門去。勿言城東陌,便是江南路。揚鞭簇車馬,揮手辭親故。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種桃杏》詩中無論海角與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吾土》詩身心安處為吾土,豈限長安與洛陽」。

如今李超人引詩明志,也就是要「揚鞭揮手辭親故」,因為無論海角與天涯心安處才是可歸之家,豈限於香港與北京。正是「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曾偉強
二○一五年九月三十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