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3 March 2014

自由行的需求管理

香港的「驅蝗」行動持續,要求特府限制自由行人數,保障港人享用本地資源和生活空間。雖然本港旅遊業界和特府官員一再重申不會為旅客設限,但言猶在耳,《人民日報》海外版便轉載評論文章,認為香港可制訂自由行每日配額。


話說《人民日報》海外版二○一四年三月三日刊登一篇題為〈擁擠,讓香港人有點糾結〉的署名文章,文章撮自《香港商報》二月二十五日的一篇署名評論〈港人糾結於擁擠的折騰〉。文章指本港每日有洶湧內地客流,導致購物排長龍等問題,「任誰也受不了這樣擁擠的折騰」;又指香港旅遊業「開放過度」,建議香港借鏡台灣自由行設每日配額。


不過,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蘇錦樑當天回應傳媒詢問時仍表示,現階段不會設立配額,香港不會「關門不做生意」或限制旅客人數,但會在不過分影響港人生活情況下增加容量。不知局長是落後於形勢,還是「回應口徑」未及修訂。《人民日報》發表的文章豈可如此輕而視之?那是反映着中央的風向。


該篇署名「西蒙周」的文章指出,港人的糾結在於「離開內地,香港人活不了,也活不好」,但對於內地客湧港導致餐廳漲價兩三倍、購物需排長龍,對生活造成不便而有怨言。文章認為若沒有方法解決,「糾結」會壯大,或有一天會對內地客發泄,建議彷效台灣,設立「每日配額制」,限制旅客數目。


文章指出,港人對自由行的不滿容易理解,「自由行的確帶旺了香港市道,但也的確改變了香港人過去慣常的生活。港人對此有怨言,其實很好理解,誰都希望門庭若市,客如雲來,可年年月月日日如此,任誰的神經也受不了這樣『擁擠的折騰』」。


二○○三年年底,為了拯救處於谷底的香港經濟,北京開放內地居民赴港澳個人遊。旅發局的數據顯示,二○一三年香港錄得近五千四百萬人次旅客,其中內地旅客超過四千萬人次。十年間,自由行旅客增長十倍以上,每年人次以雙位數上升,但香港缺乏配套與分流旅客措施,固然迫爆旅遊黃金地段,非傳統旅遊區和鐵路沿線商場,均擠滿普通話來客。


香港人感覺被內地來客擠了出去,熟悉的商場街道變得陌生,彷彿全港只為了滿足內地來客的需要,忘記了尚有七百萬人在這裏生活。部分本地人開始感到憤怒,本土意識抬頭,漸漸演變成排斥內地人的本土運動。


有意思的是,行政長官梁振英二○一四年三月四日上午前往北京列席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前,在香港國際機場向傳媒說:「十分關注在發展旅遊或者其他產業的同時,我們亦要考慮香港巿民使用香港社會設施或者服務的需要。所以下(落)去我們會繼續注視在發展旅遊業和其他產業的時候,會不會對香港巿民造成一些負面影響……我們一定會做好各個方面的調適工作,無論在設施的供應方面,我們的容量方面要擴大;又或者在需求方面、旅客人數方面,我們都會繼續做工作。」


言下之意,是準備推出與自由行相關的需求管理措施。一向以「自由行之父」自居,以自由行為傲的梁特,縱是百般無奈,亦不能與中央為忤,畢竟中央要照顧十三億同胞的榮辱,豈能讓內地人在香港受到不禮貌甚至暴力對待?


值得一提的是,旅發局主席林建岳以全國政協委員身分在北京出席政協開幕禮時,雖然重申自由行為香港經濟帶來很大幫助,但對於是否可增加「一簽一行」限制,則表示「現時不太敢答這個問題」。一反之前來者不拒的強硬態度,亦沒有正面回應會否與公安局及旅遊局等檢討為自由行設上限。

曾偉強
二○一四年三月四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