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反一貫政策和做事方式,向來都是梁特本色。香港土地資源匱乏,但不論常住還是流動人口均不斷膨漲,為了解決土地荒,梁特下旨研究向廣東租地建「香港園」,本來極具創意,突破官僚框框,實現有為政府。假若落實「香港園」計劃,也許能拯救大嶼山,免於「被發展」也未可知。
二○一四年三月十七日,《蘋果日報》引述所得政府文件,披露梁特這個胎死腹中的宏圖大計。當日政府先是否認,但不知何故,約六小時之後,卻改口承認曾經研究,但「認為大部分構思並不可行」。不過,「認為大部分構思並不可行」的結論是在甚麼時候,和由誰作出的?卻又真的耐人尋味。
構思中的「香港園」,佔地比香港島更大,除了將本港部分低增值行業遷至園區,還會興建包括公營房屋及老人院等設施的新市鎮,安排基層遷往定居,亦會提供和香港水平相若的基建設施、教育、醫療及福利,並採用香港稅制和法律。文件亦暗示「香港園」是一座「離岸購物城」,若能提供香港標準的服務及貨品,應可受到廣東省民眾歡迎。
行會成員張志剛及香港與內地經貿合作諮詢委員會委員方舟,早於二○一三年十月,便以《港粵拓自貿區南沙建「小香港」》為題撰文,表示特區政府可租賃南沙土地,規劃、管理模式和適用法律等均與香港無異。這項建議在內地一度引起討論,不過,廣東省政府卻一直有保留。廣州市副市長陳志英二○一三年年底回應香港租借南沙的問題時,便表明南沙與香港的共同開發,不包括土地租借。廣東省綜合改革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彭澎二○一四年年初被問到「香港園」的構思時,也向內地《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指出,從來沒有討論過租借南沙土地予香港。
梁特三月十七日中午出席興業銀行香港分行開業典禮後會見傳媒時,還堅稱「南沙這個問題政府已發新聞稿,已經講得很清楚,這個報道與事實不符。」至於梁特口中的新聞稿,則是只有約一百字的三點聲明,就是「第一、特區政府不會在南沙或橫琴實施香港法律」、「第二、特區政府沒有租借南沙或橫琴的構思」,和「第三、自香港與內地經貿合作諮詢委員會於去年十月成立以來,特區政府沒有向該委員會提出有關發展南沙或橫琴的任何構思或建議。」這是上午十一時五十五分發出的。
然而,在下午五時四十四分,政府再發出一段約一百四十字的新聞稿,表示「就香港與珠江三角洲的合作一事,特區政府曾經在內部提供資料文件,作討論之用,經研究後,認為大部分構思並不可行……因此自香港與內地經貿合作諮詢委員會於去年十月成立以來,特區政府一直沒有向該委員會提出有關發展南沙、橫琴或其他珠三角城市的任何構思或建議。」政府以一貫的發言人身分發出新聞稿,但明顯是下午的發言人打倒了上午的發言人。
但究其實,「香港園」構思極具創意,突破了官僚主義,超出港人的想像,也出乎廣東的意外,只是過於天馬行空,匪夷所思罷了。也許梁特不太明白一個人在行政機關裏頭只不過是一顆鏍絲的道理。話說回來,香港島租借給英國人一個世紀,梁特從英國人那裏學到租借土地這一招,其實也正常不過,只是「租界」二字對於中華人來說,可能依然很敏感。
「香港園」的構思,也可以說是另一種「騰籠換鳥」的模式。試想想,一旦計劃落實,屆時便可以將現在的中年人大舉遷徙,留下自小接受普通話教學的新一代,也即屆時的青年和中壯年,好讓他們在香港得以充分發揮,而香港本土也可以騰空出來,全力接待自由行旅客,真真正正成為一個高增值的旅遊城市。
觀乎梁特之剛愎,斷然不會輕休易罷,這個百年大計一旦落實,梁特必將名留千古。「香港園」也不一定會被全盤否定。總理李克強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閉幕記者會上,不是說「凡是有利於香港繁榮發展的事,中央都會做」嗎?假如中央一聲令下,廣東縱使千萬個不願,恐怕也要劃一條「港租界」出來。
曾偉強
二○一四年三月十八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