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4 November 2014

「基本上」是不還口的


富弼是宋朝名臣,當過宰相,是三朝輔臣。《宋史》說他「恭儉好禮,與人言,雖幼賤必盡敬,氣色穆然,不見喜慍。其好善疾惡,蓋出於天性。」富弼常訓誡子弟說:「『忍』是解決很多事情的法門。如果具備了清廉、簡樸、善良等品德之外,再加上一個『忍』字,還有甚麼事幹不好呢?」

有一次有人罵他,富弼充耳不聞,好像甚麼也沒聽見。旁邊的人告訴他:「那個人正罵你呢!」富弼說:「恐怕罵的是別人。」旁邊的人又說:「喊你的姓名喲!」富弼說:「恐怕是同名同姓。」罵他的人聽完富弼的回答後,感到非常羞愧。

鄧小平也說過:「共產黨是罵不倒的。」當年是一九八四年,指的是一九九七年以後,台灣在香港的機構仍然可以存在,可以宣傳「三民主義」,也可以罵共產黨。從鄧小平身上,大概可以體會到甚麼是「宰相肚裏可撐船」。

梁特無疑是地方官,與宰相有一大段距離,與一代強人鄧小平更是相去千萬里。因此,對於備受責罵,也只是「基本上是不還口的」。這個「基本上」實在可圈可點。梁特二○一四年十一月四日出席行政會議前向傳媒說:「特區政府和我本人都非常重視和立法會各個黨派所有議員的關係,所以大家看到過去兩年……聽到任何批評的時候,我們基本上是不還口的。」

翻查紀錄,這不是梁特首次說類似的話。梁特二○一四年五月二十二日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時,也曾說過「在過去多年來,不只是我們這一屆政府上任是年多兩年,確實在議會出現不少不文明的動作,也有不少粗鄙的語言……特區政府在這個問題上確實是頗忍讓。我們基本上是甚麼呢?罵不還口、擲東西不還手。」

事實是,雖然罵不還口,但會予以譴責;雖然擲東西不還手,但會報警處理,還會撿起玻璃碎,作為物證。

五月二十二日的答問大會,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由立法會主席在會議期間中止的答問大會。而傳媒也廣泛流傳若不是大會被中止,梁特也會在「適當時候」率領一眾司局長集體離場,「抗議」被個別議員責罵或擲東西。

值得一提的是,當天的答問大會被中止後,梁特隨即會見傳媒,指三幾位立法會議員經常向出席的官員高喊粗鄙和侮辱性的言詞,甚至近距離拋擲物件。他說:「這些議員的行徑,我們必須嚴正對待。任之由之,不單破壞綱紀,破壞立法會的莊嚴地位,損毀香港的國際形象,嚴重妨礙立法會的運作,更加破壞行政立法關係,有負廣大市民對議會的期望。」

這邊廂說自己「罵不還口」,那邊廂便狠批議員阻礙會議,這不是在「自打嘴巴」嗎?也許,在梁特心目中,批評議員批評自己不算是「還口」。梁特「語偽」也!不過,更要命的是,在不到兩分鐘的發言中,梁特多次低頭看稿,說明這翻話不是即席發言,明顯是有備而來的。

時隔不足兩個月,梁特七月三日又再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甫進場,大批泛民議員即時離座,並舉起寫有「689迴避民意」、「爭取真普選、無篩選」的示威牌。人民力量兩名議員向梁特掟紙摺星星,獨立議員黃毓民拋擲紙張後,再掟出盛了水的玻璃杯,但無擊中任何人,立法會主席曾鈺成隨即宣布休會。特首辦即時報警,而警員在未有知會立法會,亦未得到准許的情況下,進入議事廳調查,大有踐踏立法會尊嚴之嫌。

休會後,梁特在開場發言中說:「剛才在眾目睽睽之下,大家看到的,現在已經離場的立法會議員,他們拋擲物品,包括有現時打爛了的玻璃器皿。請立法會和全社會重視這個事件和發展趨勢。」敢問這就是所謂的「罵不還口」嗎?

觀乎梁特對被罵的反應,再讀富弼的話,不難理解梁特的品德如何,加上正好欠缺一個「忍」字,還有甚麼事幹得好呢?


曾偉強
二○一四年十一月四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