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七年五月,中華民國大總統黎元洪與國務總理段祺瑞,對是否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府院之爭。五月二十三日,黎元洪免去段祺瑞總理職務,引發各省督軍宣布獨立,史稱「督軍團叛變」。黎元洪電召督軍團首领長江巡閱使張勳入京調停。六月,張勳率辮軍三千人北上,駐天津,六月十四日入京。
六月三十日,即宣統九年五月十二日,張勳與陳寶琛等召開「御前會議」,密謀復辟。當天深夜,派兵佔據火車站、郵局等要地,並派人勸黎元洪「奉還大政」。七月一日,張勳與康有為等三百餘人正式擁立溥儀登基,出御太和殿,穿上清代朝服朝冠,並發布八道上諭。史稱「張勳復辟」,因發生在丁巳年,亦稱「丁巳復辟」。
「好,這下可壞了!」香港主權移交十七年後的今天,首任行政長官「不懂建港」藉成立「團結香港基金會」之名,行干預政治之實,一眾舊臣成為顧問,研究香港發展需要,向政府提供公共政策分析及建議,這無疑是董朝復辟,絕非香港之福。
被港人用腳踢走的「不懂建港」,雖然其後更上層樓,成為全國政協副主席,但在港人心目中,卻是禍港之首。香港磋跎歲月,實由老董開始。回歸後教育政策一再失誤,令直資和國際學校頓成新貴,副學士學位氾濫、殺校、教師評核等連串所謂的教育改革,最終導致大災難。諷刺的是,當年教改主將,今天卻成為「團結香港基金」顧問,研究「支持新經濟所需人才的培養」。
「不懂建港」曾提出多項「高大空」計劃,如數碼港、中藥港、硅港、鮮花港、國際設計及時裝中心、紅酒貿易中心、商業園等。結果數碼港變成地產項目,其他「港」和「中心」均不了了之。最經典的莫如八萬五建屋大計的突然「不存在」,留下「不提及等同不存在」的笑話。
盛傳是下屆特首人選的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不僅是基金會核心成員,還在基金會成立典禮後的論壇上發言,着力「回應」年輕人訴求,例如認為年輕人問題主要是住屋及就業問題,建議房屋政策向年輕人置業傾斜。似乎意有所指。
有趣的是,團結香港基金的標誌,是綠色橢圓形內寫上一個好字,中間一橫將「女」及「子」字結連。這令人想起「不懂建港」的金句「香港好,國家好;國家好,香港更好」。但事實是,香港好,是因為大陸不好;而大陸好,則香港不好。
「好」字,實在有太多的解釋,令人有太多的聯想。根據《說文解字》,「好,美也。」好也有「善」的意思,《禮記‧仲尼燕居》便有「領惡而全好者與」之語,注:「善也。」此外,好亦有「完成」的意思,如《詩‧小雅‧車攻》的「田車既好」。不過,「好」亦可以是一種「反話」,表示不满意。
假如「好」字寓意一男一女攜手共建香港,男的代表誰,而女的又代表誰,倒是耐人尋味的。今天講求男女平等,避免歧視,已很少聽到「一決雌雄」等語,代之而起的是「一決勝負」。不禁問,一直生活在金錢堆成的堡壘,自我感覺良好,自命「成日用腦」的「不懂建港」,真的貼近時代,了解民情嗎?
值得一提的是,基金會成員「星光熠熠」,其中包括阿里巴巴主席,即將成為香港人的馬雲。基金會為了造王是路人皆見的,那麼何不讓這位很愛香港的首富參選下屆特首?相信馬雲的號召力和受歡迎程度,絕對高於任何一位董朝舊臣。
曾偉強
二○一四年十一月十一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