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25 June 2015

匯報的謊言


《老子》第十七章如是說:「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談的是管理國家的層次。最高的層次,是自然無為,國事順遂,太平安定,而百姓只知道上大人的存在,卻不見其手影或身影,以為一切都自然而然。

「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等有為之治,也就每況愈下了。最低層次的「侮之」,就是欺侮百姓。王弼注:「不能法以正齊民,而以智治國,下知避之,其令不從,故曰侮之也。」如今意欲有為,口呼「齊心」,以智治港,卻「信不足焉」的梁特,又是否應該學習何謂「悠兮其貴言」呢?

梁特六月二十三日出席行政會議前,主動向傳媒說,在政府網上載了任內第三份《施政匯報》,並表示「希望各界市民能夠繼續提點特區政府的工作」。但究其實,所謂「匯報」,應是下級向上級呈報,這個《施政匯報》,真的有點不知所謂。

不過,與其說是「匯報」這一屆特府的工作進度,不如說是「外」工作更為貼切。「外」者,去也。也就是這一屆特府的工作重點,一年比一年少。

梁特當天表示:「過去一年,特區政府仍然抓着三大方面的工作,一個就是推進民主,第二個是發展經濟,第三個是改善民生。」但第三份《施政匯報》的說法,卻是「本屆政府的三大任務,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動民主。」雖然都是那三個範疇,但次序卻明顯有異。

有趣的是,第二份《施政匯報》的引言指出:「本屆政府致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動政制發展,加強管治;主張穩中求變,適度有為;重視長遠規劃,摒棄短期思維。」由此觀之,應有四大工作方向或重點,但不知何故,第三份《匯報》卻不見了「穩中求變」的主張,和「長遠規劃」的思維。

再看第一份《施政匯報》,其引言說明「特區政府清晰確立的五個重點施政範疇:(一)經濟發展;(二)房屋;(三)貧窮;(四)老年社會;和(五)環境保護。」當中沒有提及改善民主,亦沒有原則性的方向。不過,施政重點由五而四而三,這又說明甚麼呢?

至於「重中之重」的房屋供應,第一份《施政匯報》中說:「已向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提供足夠土地,於2012-132016-17年度的5年內共興建79,000個公屋單位。在2018年起的5年內,會以公屋總供應至少10萬個單位為產量目標,回應社會需求。現已掌握足夠土地,可供在2016-17年度起的4年內落成約17,000個新居屋單位。其後每年會興建平均約5,000個新居屋單位。」

第二份《施政匯報》指出:「20141月,宣布以47萬個單位作為未來十年的總房屋供應目標,當中公營房屋佔六成,即約28萬個單位,包括約20萬個公屋單位和8萬個居屋單位。」

第三份《施政匯報》則表示:「根據最新的房屋需求推算,政府以48萬個單位作為2015-162024-25年度10年期的房屋供應目標,當中公私營房屋供應維持『六四之比』,即公營房屋供應目標為29萬個單位,包括20萬個出租公屋單位及9萬個資助出售單位;而私營房屋供應目標則為19萬個單位。」

得注意的是,第二份《匯報》的四十七萬個單位,和第三份《匯報》的四十八萬個單位,都是按照現屆特府的十年規劃而定下來的。試問一年一個十年規劃,到底有多靠譜呢?

然而,數字雖不斷膨脹,但現實又如何?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去年底公布長遠房屋政策報告,提出在二零二五年前興建二十九萬個公營房屋單位。但報告同時指出,目前政府土地僅足以興建二十五萬個單位。果不然,有媒體取得最新政府密件顯示,政府內部評估未來十年建屋量,最多只可建二十五萬多個公營房屋,較梁特的承諾少約一成三。

那邊廂,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六月二十五日更公開承認,現有土地只足以興建約二十三萬個公屋單位,與十年目標二十九萬相差約六萬。這即是說,所謂「匯報」,也就是在睜眼說瞎話。

至於第三份《施政匯報》中的其他工作進度,不僅教人頭暈目眩,亦滿紙「假大空」之感。但究其實,政府各部門的工作,以至梁特一人的所思所想,有必要如流水賬般一一「匯報」嗎?「言多而信不足」,正是梁特本色。畢竟,梁特「語偽」,「大家是耳熟能詳」的。


曾偉強
二○一五年六月二十五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