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0 February 2016

雖負販者,必有尊也!


小販,不是共產黨的敵人至少不是毛澤東和習大大的敵人。今天,與小販為敵的,是爭逐政治酬的利益集團是盤根錯節的官商共同體

一九五三年二月十八日,大年初五,毛澤東在武漢黃鶴樓外,與名賣臭豆腐的小販攀談起來。用左手摸了摸一名小女孩的頭說:我長得有點像毛主席喲!」。此時小女孩高起來毛主席來了,毛主席來了!」群眾隨即高呼「毛主席萬歲!」習大大二○一三年七月考察武漢毛澤東故居時,也曾在毛澤東這幀舊照前駐足良久。

小販,《漢典》解作「小批量販賣商品,沿街叫賣或挨戶出售日用雜貨的人。」《禮曲禮》有云:「雖負販者,必有尊也。」說明中華文化從來也有尊重小攤販的傳統。

香港的小販由來已久,據說早於唐朝已有販賣冰製食品,為民解暑的小販。國寶《清明上河圖》描述的汴京,便仔細繪出從鄰近鄉郊前來的小販,販賣的商品包括農產品、牛羊、手工日用品等。

小販雖非中國獨有但香港的街頭小販卻是自本自根的本土文化,是歷史的構成部分。本土文化非但無罪,更理應承傳,發揚光大。但捍衞本土文化,卻被迫上梁山,成為權貴口中的「暴徒」。說明香港的權貴不僅與香港市民隔了一個太平洋與毛澤東習大大亦似乎相距十萬八千里。

小時候,母親以衞生為由不許我們吃街頭小食。但每次與父親「單獨」逛街,也會吃蘿炸蕃。長大後,有一段時間每晚半夜才回家,時值隆冬,很多時候也會在街邊檔買裹蒸粽回家,把家人從暖笠笠的被窩拉出來,但大家都不會抱怨,只有一同舉筷爭先下箸的溫暖。

曾經是經濟寒暑表的小販,也是枯榮周期的一種緩,為香港經濟貢獻不少。小販們也頗「自律」,不會在時裝店外賣衣服,不會在酒樓門口賣「碗仔翅」,亦不會在珠寶店前賣「朱義盛」。市場自有一套潛規矩。太過份的時候,便來一次「走鬼」,之後又回復自然。

不知從何時起始,這一套市場秩序開始失效。零售、飲食、業主……紛紛群起攻之。尤其是形成了寡頭壟斷的利益集團。君不見今天市民幾乎不能「逛街」,早已變成了「逛商場」!這正正是市場失效!但這種失衡狀態,卻又是政府「干預」的結果。政府的小販政策,由管理改為收緊,最終目標是消滅。表面上是市容問題、消防問題、衞生問題,但實質上就是保障利益集團,嚴控社會秩序,制約市民行為。

當利益集團與特區政府形成了命運共同體之後,經濟利益更提升至政治考量。從雞蛋仔阿伯,到桂林街夜市,到礸石山黃大仙到良景旺角……,這個政府已向小販全面開戰。可不要忘記,二○一一的茉莉花革命,是由一個無牌小販自焚引起的。「高瞻遠矚」的梁特,自然視小販如眼中釘肉中刺拔之而後快。

值得注意的是,梁特與特府對這次大年初二凌晨的警民衝突反應出奇地快準狠特府高層與極高層口徑異常地一致。就是「不相干」的運房局局長張炳良,也同聲「讉責暴徒」。而教人更感意外的是,梁特自二○一二年當選後,首次留港度歲。大年初二亦第一時間會見傳媒,將旺角警民衝突定性為「暴動」。種種情狀,是否另有不足為外人道之玄機,實在耐人尋味。


曾偉強
二○一六年二月十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