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11 May 2014

早日成立創新及科技局?


梁特二○一四年五月十日啟程前往瑞典斯德哥爾摩和比利時布魯塞爾訪問前,在香港國際機場向傳媒說:「這個訪問亦是配合特區政府倡議成立創新及科技局。大家知道我們現在這個建議正在立法局(會),我們希望立法會議員能夠盡快盡快完成審議通過,使得我們能夠早日成立創新及科技局,帶領香港創新及科技事業的發展。」不知是梁特是心不在焉還是惦念昔日的港英時代,脫口而出地說了「立法局」出來。但問題是,短短數天的訪問,真的有助香港創意工業和科技發展嗎?答案是否定的。

被視為香港近年最有創意的企業家之一的王維基,被特府以「不想損害市場競爭」為由,拒絕批出無線電視免費牌照,然後在流動電視牌照上,又給過時的《廣播條例》弄得「走投無路」。然而,特府卻舊事重提,建議成立創新及科技局,但諷刺的是,新的創新及科技局只會統領現時的創新科技署及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

根據特府二○一四年四月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新的創新及科技局會負責制定政策及推廣香港的創新科技及資訊發展,並在政府內部統籌相關工作。不過,創新及科技局的英文是「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Bureau」,中英文名稱明顯有別,英文名稱沒有了「科學」,只有「技術」。事實是,創新、科學與技術三者互不從屬,亦可以互不相干。不禁問,這是否為將來委任一名沒有「科技」含量,又或是毫無「創意」的人出任局長鋪路?

梁振英為了趕及在二○一二年七月一日上任前落實重組政府架構,在當年六月中提出重組政府的動議。在六月二十一日舉行的立法會會議審議了重組政府動議,泛民議員抨擊梁振英未上台已粗暴干預立法會運作。結果在部分建制派議員缺席、反對及棄權下,動議遭否決。當時建議新增的文化局和科技及通訊局被擱置。原計劃的科技及通訊局會管轄創新科技署、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和香港電台。

雖然「五司十四局」方案被否決,但梁特顯然沒有善罷甘休。事隔接近兩年,在《二○一四年施政報告》中宣布,決定再次啟動成立創新及科技局的工作。他在二○一四年一月十五日《施政報告》記者會答問會上強調,新的局名稱叫「創新及科技局」,不是「創新科技局」。他說:「希望十分聚焦去做好創新和科技,這三方面的工作……希望在香港能夠提倡一個尊重科學、重視科學的氛圍,我們在香港推動科學的應用,成為技術,可以成為我們的產業、成為我們經濟活動一份子。」

值得注意的是,梁特當天還表示「希望今次我們有了個創新及科技局之後,它能夠代表政府,帶領全社會比較聚焦地將我們的力量集中在幾個問題上。甚麼適合香港做的……以及業界和學校,和科研單位,能夠一齊做好這工作,訂定一個藍圖。」換句話說,這個新的創新及科技局將會主導香港的創新事業、科學領域和技術水平。眾所周知,政府是世界上最沒有創意的地方,也只有社會主義社會才會大攪計劃經濟,主導一切。


「創新」的意思是創造新的。多指在藝術上不斷創新。《南史‧後妃傳上‧宋世祖殷淑儀》記載:「據《春秋》,仲子非魯惠公元嫡,尚得考別宮。今貴妃蓋天秩之崇班,理應創新。」創新是指以現有的思維模式提出有別於常規或常人思路的見解,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為滿足社會需求,而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徑、環境,並能獲得一定效益的行為。其重點在於「有別於常規」。

至於「科技」,則是科學技術的簡稱,被視為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的本質,是發現或創造事物之間的聯繫,這種聯繫通常是在已有規則制約下,盡量以有效、容易、低消耗高產出的方式來實現特定功能的組織方式。重點在於「已有規則制約下」,這本身與創新背道而馳。

然而,令人更為驚訝的是,按照共產主義的思維,古今中外,人類社會文明的每一次飛躍,均在於生產力的突破。如今梁特企圖以科技帶動「甚麼適合香港做的」,將香港經濟推上新的台階,其潛台詞是甚麼,可謂不言而喻。



曾偉強
二○一四年五月十一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