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8 May 2014

突然知道市民對陸客有意見



正是「物無美惡,過則為災」。當有人批評香港經濟過於側重金融業之際,又是否需要檢視一下,我們的旅遊業是否過於側重大陸客呢?

二○一三年訪港旅客約五千四百三十萬人次,其中七成半,即約四千五百萬人次是大陸客;當中約二千七百五十萬人次屬自由行,按年增長百分之十八點七。這些數字是否合理,可謂不言而喻。再看看另一個數字,在整體訪港旅客中,超過二千八百六十萬人次是不過夜的,這說明甚麼呢?自由行反映的已不是旅遊業的問題,而是香港已被納入鄰近地區生活圈的事實。

香港的旅遊業向來都是經濟支柱之一,絕非始於二○○三年的自由行。七、八十年代我們稱之為「無煙工業」,當年的落馬洲更是訪客必到之地。自由行無疑有如大補湯,在二○○三年沙士之後,令香港經濟加速復甦。但問題是,我們有需要天天進補嗎?今天,自由行的邊際效應已然下降。二○一四年二月和三月份的零售額均錄得負增長,是二○○九年八月以來,首次連續兩個月下跌。不過,二月份大陸旅客增長一成,至三百四十五萬人次。三月份大陸旅客更錄得百分之二十六點七的增幅,達三百六十萬人次。

自由行亦已導致負面的界外效應,不單止壓縮香港人的生活空間,也激化中港矛盾。但在水貨客、嬰幼兒奶粉,以至連串「驅蝗行動」等問題迭出之後,特府依然一度矢言不會「關門不做生意」或限制旅客人數。事實是,特府在自由行的問題上不僅後知後覺,即使問題已擺在眼前,依然熟視無睹。誰知中央一變臉,特府給狠狠的摑了一記耳光。

根據《大公報》報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二○一四年三月六日在北京會見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團時指出,香港出現反自由行的行動,挑動對立情緒,絕對不可取。他亦即場指示港澳辦及國家旅遊局研究香港旅客的承接能力,做好「旅遊規劃對接」。

緊跟中央步伐的梁特,三月七日在北京會見傳媒總結訪京行程時便即時轉調。他說:「特區政府非常重視香港接待旅客的承受能力,例如對香港的口岸通關設施、公共交通、酒店和旅遊景點等所帶來的壓力。……特區政府會繼續與內地保持緊密溝通,就『個人遊』計劃的實施情況及未來路向交流。」

時隔兩個多月,梁特終於在策略發展委員會拋出削減兩成自由行的議題,「徵詢」委員意見。這等於推翻政府於二○一三年年底完成的《香港承受及接待旅客能力評估報告》。梁特二○一四年五月二十七日上午出席行政會議前,承認在五月二十六日的策發會會議上,討論過削減自由行的問題。

梁特說:「過去幾年,內地來香港的旅客增加速度比較快,我們確實在某些公共設施和某些地區出現一個容量的問題,造成比較擠逼的情況,市民有意見,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都是知道的。」他表示:「在我們未增加到接待能力之前,我們有沒有需要做一些需求管理,亦即是說把旅客增長的速度放慢,甚至乎停止,以致減少旅客來香港的人數,各個方面我們都做研究,亦把香港不同意見向中央反映。」這豈不是說,特府一覺醒來,突然知道過去數年所發生的事情?

畢竟自由行是中央的惠港政策,不是特府說了算的。誠如梁特所言:「開放內地居民來香港以自由行和深圳戶籍居民『一簽多行』來香港的政策,是中央的政策。」特府只有等待中央下達指令的份兒。

值得一提的是,五月二十七日當天,身兼策發會委員的批發及零售界議員方剛,與旅遊界議員姚思榮等多人急晤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討論自由行問題。大有找財爺「箍煲」的味道。這又說明甚麼呢?


曾偉強
二○一四年五月二十八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