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27 September 2014

國慶為何放煙花



又到「十‧一」,勾起南丫海難的沉痛回憶。這一天,應是港殤日。而今年(二○一四年)的這一天,維港上空又再一次燃放煙花。是特府忘掉了傷痛,還是要粉飾太平?香港的市民,在這一天,複雜的心情更是起伏不定。

自九七年起,香港每年在國慶日都會燃放煙花,約二十三分鐘的煙花,耗資三百多萬元至八百萬元不等。但究其實,燃放煙花旨在向北京獻媚,讓贊助團體表達政治立場,博取中央的青睞。背後的考量,從來無關市民的感受。

二○一二年十月一日,任誰都不會忘記,那次自香港回歸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災難。那傷痛,如何了得?亡靈仍在喊冤,存者仍在啜泣。而涉事的政府部門,卻依然故我。市民的悲痛,豈是停辦一年煙花匯演可以撫平。

今年適逢中共建國六十五周年,按逢五小慶、逢十大慶的慣例,特府大肆慶祝自是必然,但放眼當下,香港人處於十字街頭,看不見未來,望不到明天。而沒有「中國人」身分的香港人,仰望「中国人」的煙花,感覺是陌生,是恐懼,是憤怒,還是甚麼?是無奈,是認命,還是抗命?

防民如防暴的特府,為了維穩,早已不擇手段。在公民廣場築起圍欄,設下開放時限,與「門常開」的理念相悖,在在反映出特府的惶恐,不敢讓市民接近,更不敢面向市民。進入被封鎖的公民廣場,不是衝擊法律,而是公民抗命。事實是,要申請的集會不是真正自由的集會,要批准的遊行不是真正自由的遊行。自由是香港核心價值,但自由的香港卻正在消失。

諷刺的是,中國外交部長 王毅九月二十七日在第六十九屆聯合國大會上發言時表示,「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的權利,必須維護。我們應該開放包容。敞開海納百川的胸懷,才能……和諧相處。」然而,香港人的選擇權有被維謢和尊重嗎?中共有真正的開放包容香港人的意願嗎?

這個秋天,沒有涼意,只有火熱。在九月二十八日啟動的「佔中」,效果應不如在國慶當日發動般強烈。學生的行動令「佔中」發起人和特府均措手不及,但觀乎特府強硬的態勢,事情如何發展,令人憂心。行動讓人看到希望,也讓人看見絕望。

這個國慶,市民學生怒火街頭,達官貴人舉杯同慶。今年國慶煙花的九幕主題,正好反映香港的實況。誰在高唱「我是中國人」,學生們正帶領香港踏出「輝煌的足跡」,在「朋友相關照」下,讓「星空伴我行」。市民齊聲向同學們致敬,高呼「你鼓舞了我」,為「香江的歲月」寫下新的篇章。不論成果,依然「溫暖在我心」,因為曾經付出,可以無悔無畏,「穿梭快樂」時空,開創「美麗新旅程」。

煙花燦爛一刻,瞬間消逝,而悲情與激情,卻永存港人心中,縈迴不熄。港殤日,為何放煙花!


曾偉強
二○一四年九月二十八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