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沒有欣賞過轉舞,便不算來過土耳奇。源自伊斯蘭宗教蘇菲(Sufi)主義的轉舞,是土耳其人引以自豪的精神文明瑰寶。那個寒冷的夜,在卡帕多奇亞的洞穴夜總會,欣賞了一場,雖未能細味其哲思,但亦可感受到那股神秘主義的色彩,和「神人合一」的不住索求。
古希臘、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均有「神人合一」思想,這和中國的「天人合一」亦有相通之處。在古希臘,只有具特殊能力的「法師」才可以做到「神人合一」。伊斯蘭教的觀點與基督教相近似,認為世人都是真主的兒女,人只要虔誠禱告,便可以達到「神人合一」的境界。蘇菲主義的信徒,正是要透過轉舞這種特殊的修行和禱告形式,達到這一境界。
轉舞源自伊斯蘭神秘主義教派蘇菲主義大師兼詩人梅夫拉那‧加拉丁‧魯米(Mevlana Celaleddin Rumi)的哲思,他認為宇宙和世界都在旋動,相互尊重,相互敬愛。舞者被稱為「旋轉的苦修者」,透過不停轉動,追求達到與真主合一的至善境界。梅夫拉那一二七三年十二月十七日卒於土耳其的科尼亞(Konya),科尼亞也就被視為轉舞的發源地。對於科尼亞來說,轉舞就是城市的象徵。
梅夫拉那主張通過愛,人與人之間可以有無限的寬容心及博愛精神,對生命的感悟持有正面積極的論調。對他來說,所有的宗教信仰都是導人向善的,所以他和他的信徒,均以平等的態度看待各個宗教,包括猶太教及基督教。事實是,對於歷史而言,任何宗教都是一樣,都是王權的工具,縱使都曾經燦爛,亦能針對當時俗世的心靈所需。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七日,早上出發前往卡帕多奇亞(Cappadocia)奇石區的時候正在下雪,眾團友欣喜若狂,紛紛張手迎接這份天賜的禮物。前往奇石區之前,的確很難想像地球上真有這麼一個童話般的奇妙世界,奇岩怪石拔地而起,綿延成串連的山谷,遠看一片荒涼,猶如另外一個星球。事實是,電影《星球大戰》便曾在這裏取景。在那些神秘的岩石背後,布滿空置的教堂與石室,無言地守護着埋藏在這裏的故事,惹人遐思。
白天遊畢奇石區,當天晚飯後,眾人冒着嚴寒的天氣,前往洞穴夜總會欣賞表演。由於轉舞是當晚的第一場表演,所以必須準時到達夜總會。對於這種集體舞來說,當晚的轉舞規模不算大,只有四位男性舞者。他們在幽暗的環境中進場,全部身穿黑袍,袍下是白色小褂和白色長裙,腰繫黑帶,頭上一頂土黃色的高帽。
舞蹈開始後,舞者雙手抱胸,頭傾斜至及肩,然後慢慢脫下代表世俗的黑袍,隨着音樂的節奏舒展雙臂,右手手心朝天,左手手心向地,以左腳為圓心,不停地旋轉。舞蹈分為數節,期間舞者會相互敬禮,步行繞場三周。
舞蹈動作有其獨特的含意,雙臂交叉代表真主的獨一性;右手手心朝天表示承接了上天的聖恩,通過左手傳遞到世間;以左腳為圓心旋轉,則是象徵萬物生生不息、四季更替周而復始;而旋轉則代表修行者距離真主愈來愈近,最終達到至善,與真主合而為一。
由於是源自宗教的關係,表演期間一律不准攝影,表演完畢亦不得鼓掌。整場轉舞演出一氣呵成,在神秘的氣氛下完成,雖無法在短短的一場舞內洞悉蘇菲的真理,卻足以令人肅然起敬,對宇宙、對人生有了新的了悟。轉舞的哲思與中國的道亦有多少相似之處。在道家來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謂「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莊子》云:「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
中國傳統探究的「天人合一」,相信萬物循環不息,終始一如,生死亦不過是繞同一個圈而已。即使方法不同形式有異,目標卻是一致,就是追求靈魂的提升,超脫俗世。但究其實,世上只有童話的世界才能真正的脫俗出塵,所謂天堂,也許只存在於人的心裏頭。
這一場轉舞,舞者不住的旋動,恍惚在訴說一個無止盡的故事,追逐一個永不會完的終結,在不斷回轉的過程中,起點也就是終點。
曾偉強
二○一一年十二月五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