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30 May 2012

特洛伊的木馬

離開伊斯坦堡,展開一段南下東向北轉西回的旅程。沿愛琴海南下之際,天色由陰轉晴,海邊滿布當地人的渡假屋,真是羡煞遊人。眼前所見,幾乎所有屋都裝置了太陽能設施,可謂地盡其利,亦與大自然相友善。

記得當年在電影院觀看畢彼特主演的《特洛伊》時,特洛伊城堡就在海灘旁,睥睨碧海,兩陣對峙。但歲月悠悠,滄海桑田,眼前的特洛伊古城遺址,早已退守內陸,如今只可遙望遠方的達達尼(Dardanelles)海峽。

遙指海岸處,正是當年加里波利一役的戰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英法牽頭的多國盟軍,強行闖入達達尼海峽,企圖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佔領伊斯坦堡。但最終被凱末爾擊退。

參與該次戰役的盟軍共約五十萬,經過約十一個月的激戰後,超過十三萬士兵陣亡,逾廿六萬人受傷。在五十萬大軍中,澳紐軍團約佔二萬八千人,數目雖然不算多,但按人口計算卻是傷亡率最高的的國家。

澳紐軍團共有八千七百多名戰士陣亡。為了紀念這場戰役,澳紐把一九一五年四月廿五日定為「澳紐盟軍紀念日」(ANZAC Day),而自一九一六年起,把每年的四月廿五日定為公眾假期,悼念陣亡將士。

特洛伊曾是神話中的都城,出現於希臘詩人荷馬的《伊里亞德》和《奧德賽》中。故事講述特洛伊人和希臘人的戰爭,最後希臘軍佯裝撤退,留下一隻特製的巨型木馬在海灘,特洛伊人以為是希臘人留下來媾和的禮物,拉了木馬進城,並大肆慶祝。當他們慶祝完畢,酒酣夢甜的時候,躲在木馬內的希臘士兵把城門開啟,讓希臘軍隊進城,把所有特洛伊人殺光,結束這場持續了十年的戰爭。

據導遊解說,特洛伊戰爭的起因,源於三位女神爭奪金蘋果,也就是最美麗女神的稱譽。該三位女神是宙斯的妻子赫拉(Hera)、宙斯的女兒戰神雅典娜(Athena),和宙斯的另一名女兒,愛神阿芙蘿黛蒂(Aphrodite)。原先是由眾神之主宙斯當評審的,但一個是妻子,兩個是女兒,宙斯亦不知從何評起。於是他便說只有特洛伊王子帕里斯(Paris)才是最公正和適當的評判。

三名女神雖然漂亮,但心眼卻很小,各出奇謀企圖賄賂帕里斯。赫拉許諾給他權力與財富,讓他成為整個歐亞大陸的主宰;雅典娜允諾令他戰無不勝;阿芙蘿黛蒂則說可以給他世上最美麗的女人。帕里斯最後選擇了美女,把金蘋果交給了阿芙蘿黛蒂。

阿芙蘿黛蒂履行承諾,設計讓帕里斯把斯巴達(Sparta)的王后海倫(Helen)擄走。希臘人為了捍衞自身的尊嚴與誓言,不得不出兵助斯巴達向特洛伊宣戰,當時的戰艦浩浩蕩蕩,征帆連綿千里,還出動了阿奇里斯(Achilles),聲勢一時無兩。然而,這場戰事卻持續了十年,可見特洛伊城真的固若金湯,亦似乎有無盡的資源在背後支持着她。

今天,我們看不到偉岸的城池,也無法想像當年支持特洛伊對抗希臘大軍的力量來源,但不難想像當時慘烈的戰況。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四日參觀特洛伊當天,雨驟風橫,寒氣迫人,正好為這個歷盡滄桑的古城添上幾分悽愴。也許特洛伊已見慣戰爭的殘酷,如今只是無言地屹立,讓一批批的遊人,鑑往知今。讓考古人員,逐寸逐寸地撥開泥土,呈現古城昔日的光輝。

西元一八七一年,德國考古學家享利奇‧舒里曼(Heinrich Schliemann)發現特洛伊城遺址廢墟後,考古學家陸續在同一地點發掘出多座不同時期的城市遺蹟,這些遺址分別被考古學家以特洛伊「I-IX」命名。其中被命名為「特洛伊VII」的遺址,被認為是荷馬史詩時期的特洛伊城。據考古研究,此城毀滅於西元前十三世紀。

現時每年有數以萬計遊客到遺址參觀,但他們對一堆堆的出土頹圮大都興趣不大,反而對遺址外的大木馬模型更感興趣。木馬可以讓遊客攀上進入馬腹,模仿當年希臘勇士匿藏在內的場景。

事實上,假如我們細心聽取導遊的解說,再加點想像的話,不難看到那個高度商業化的遺址,內有各種商店、廣場及遊樂設施。進出城的通道歷歷在目,屠宰牲畜的地方亦清晰可見。古城牆的建築特色和一些陶器和雕刻俯拾皆是。然而,在遺址挖掘的同時,亦遭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

有學者認為,這與舒里曼的發掘有關。由於舒里曼錯誤地把「特洛伊II」當作荷馬筆下的特洛伊城,所以他拆毀了許多較後期及前期的建築,包括所有「特洛伊VII」時代的房屋牆壁,以求展現出「特洛伊II」時代的城市風貌。同時,由於缺乏保護,亦令到不少文物被盜走。

事實是,舒里曼在重塑古城風貌的同時,也攫奪了許多古物和珠寶,運返德國。這些寶物在一九四五年後失了蹤,直到鐵幕打開,才在俄羅斯的普希金博物館被發現。土耳其政府一直要求俄羅斯歸還這些文物,但未有成功。

兵乃凶器,在歷史的洪流中,多英勇的武士,多睿智的謀臣,多豔麗的佳人,都是過客,而在層層疊疊的古城遺址中,掩埋了多少光輝歲月,多少英雄美人的故事。到頭來,剩下了甚麼,特洛伊的木馬也許知道。


曾偉強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