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30 May 2012

漫步以弗所古城

古薩達斯(Kuşadasi)是土耳奇艾登省內,位於愛琴海海岸的一個海港,遊輪旅客川流不息。我們遊覽以弗所古城當天,舉目之處便盡是遊輪的旅客團隊。

古薩達斯在土耳其語是「鳥島」的意思。「kuş」是鳥,而「ada」就是島。原因是這個半島的形狀恍如一隻鳥的頭部。可惜當天只是匆匆過客,沒有時間一睹這個鳥島的丰采。不過,漫步以弗所古城期間,遇上這次行程中難得的好天氣,總算愜意,但游走古城巷弄之際,撫今追昔,卻又不無感慨。

以弗所(Ephesus)古城在羅馬時期是商業及宗教重鎮,也是羅馬帝國在小亞細亞省的首都,亦即聖經中〈以弗所書〉所指「聖靈居住的所在。」事實是,經羅馬教庭確認,聖母瑪利亞在以弗所旁邊的夜鶯山安度晚年,如今教徒和遊客均絡繹於途,上山朝聖。

這座希臘古城約在西元前一千年由愛奧尼亞人(Ionians)興建。當時愛奧尼亞人在安德洛克勒斯(Androkles)的帶領下,從希臘中部遷居安納托利亞西部沿海地區,定都以弗所,開展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廣泛採用柱式架構,配以大量雕塑和壁畫。

愛奧尼亞人在哲學、地理、歷史、建築、雕塑等方面均有傑出成就,希臘建築的其中一項特色愛奧尼柱式便因而得名。眼前的古城遺址仍可清晰看到不少愛奧尼柱式、多立克柱式和科林斯柱式的遺蹟,是少有同時可以看到這三大建築特式的古城遺址。

根據導遊的解說,愛奧尼柱式的特點是柱頭有一對向下的渦卷裝飾。多立克柱式的柱頭沒有裝飾,科林斯柱式的柱頭則用毛莨葉圖案作裝飾,看似盛滿花草的花籃。細看之下,科林斯柱式最為纖細,愛奧尼柱式稍粗但仍見秀美,多立克柱式則比較粗大雄壯,沒有柱礎。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五日,天朗氣清,仰觀毗鄰以弗所古城的夜鶯山,心裏頭不禁升起一股莫名的敬意。而步入古城的當兒,搶先進入眼簾的,是那些已剩下殘垣的柱廊,柱廊內滿目皆是斷裂的柱式和精美的柱頭雕刻。

有柱廊的地方,亦必定建有上蓋。遙想當年盛世,在那一列柱廊上蓋底下,人如潮湧,冠蓋雲集,是何等的繁華。如今眼下,縱使遊人如鯽,卻仍隱隱透出一股淒清的氛圍,為這座歷盡滄桑的古城平添一絲落寞的感覺。

根據歷史,西元前七世紀,辛梅里安人(Cimmerians)攻克以弗所,焚毀整個城市。西元前六世紀,呂底亞國王克羅伊芳斯(Croesus)率軍拿下以弗所以後,下令重建。其後波斯人滅了呂底亞王國,但繼續擴建以弗所,這時更疏浚港口,開闢了自以弗所經呂底亞舊都薩迪斯至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首都蘇薩(Susa)的商路。

西元前四世紀,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了安納托利亞,刺激了以弗所城的商業,其部下將領利希馬科斯(Lysimachos)駐守以弗所,頒布鼓勵貿易的法令,使這座古城成為愛琴海東岸的貿易中心,並同時在城的周邊興建防禦工事。就在這個時期,城內興建了大劇場和競技場,反映當年由於商旅貿易興盛,人民富裕起來以後開始追求生活質素的提升。

然而,歷史的逆流也沒有忘記以弗所,這座城一度毀於大地震,其後由羅馬帝國重建,城區主要建築的風格亦因而由希臘特色轉變為羅馬特色。事實上,以弗所經歷了希臘和羅馬兩大文化的洗煉,可以說是兩者的混合體。

直至西元一○九○年,以弗所被突厥佔領,但希臘和羅馬時期的文化遺蹟得到了保護。鄂圖曼帝國時期更展開了對遺蹟的研究。土耳其共和國成立以後,以弗所正式列作旅遊景點。旅遊收入當然可觀,而慕名前來參觀的亦不乏名人,包括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全家。

羅馬時期可以說是以弗所的黃金時期,當時以弗所東羅馬小亞細亞西部的省會,被譽為「亞洲第一個和最大的大都會」。城內圖書館、大劇場、議事廳、市集、寺廟、錢莊、醫院、運動場、澡堂、衞生間、妓院一應俱全。可見當時的城市規劃並不簡單。

導遊指示昔日醫院所在,那代表醫療的蛇形標誌至今猶存。醫院旁邊便是藥劑部,足見當時的以弗所城不獨擁有高度文明,而且醫藥分家。可以想像當年醫師在醫院診治病人,而藥劑師則調配藥物,有條不紊,各司其職的情景。與今天香港醫療體制百病叢生,事故不斷,形成強烈對比,實在教人欷歔不已。

這裏的大劇場坐落於大理石街的盡頭,是土耳其現存規模最大的古羅馬劇場。大劇場依山而建,超過一百八十度的扇形舞台可以容納二萬五千名觀眾。相對而言,巴格門古城那個能容納一萬人的劇場可以說是小巫見大巫了。以弗所這個大劇場,現在仍在服役,老牌歌星艾頓莊(Elton John)便曾在此舉行演唱會。

巴格門古城擁有當時世界第二大的圖書館,以弗所亦不遑多讓,它的塞爾瑟斯圖書館(Library of Celsus)簡直是以弗所古城的地標。圖書館現已不存在,只剩下正門的牆垣,其懾人氣勢不減當年。牆上四尊女神雕像,分別代表善良、思想、知識和智慧,可惜部分已遭破壞。

跟隨導遊漫步大理石街之際,右邊神廟留下蛇髮女妖的頭像,左邊的高尚住宅區則隱約呈現當年的豪華,屋前的馬賽克地磚色彩繽麗,但遊人不得踐踏,野貓除外。導遊特別指出,豪宅內是不設衞生間的,因為當時城內的人都到公眾衞生間和公眾澡堂。這個公眾衞生間更是參觀以弗所古城不容錯過的景點,由於遊人眾多,參觀這個衞生間往往需要輪候半小時或以上,而且只許前進,不得逗留。

衞生間當然不是使用抽水馬桶,而是活水馬桶。衞生間的設計恍似一排排的石椅,但石上鑿有馬桶形的洞,石下有活水不停流動,在沖走排泄物之餘,衞生間亦不會留下臭味。至於完事後的清潔問題,更是令人讚賞不已。當年沒有衞生紙,而是引活水作清潔之用。在馬桶前,伸手可及之處,便有活水流。這種以水清潔的傳統,至今猶在。土耳奇酒店的衞生間,除了供應衞生紙,馬桶內也有一個出水口,專門供大解後作清洗之用。

由於是航運樞紐,不少水手會進城解決生理需要,城內因而也設有妓院,而且還有廣告路牌。參觀過衞生間以後,導遊便帶我們近距離觀看這個廣告。那是刻在地磚上的圖畫,一隻足印,足印上面分別有心型圖案和女神像。原來那個足印另有玄機。

假如男士的腳比那個足印大,便可以按心型圖案指示的方向,前往妓院尋歡,但如果小於足印,便應依循女神像的方向前往圖書館。用意是不鼓勵未成年少年往妓院,可謂想得周到。然而,據導遊所說,圖書館內是有秘密通道通往妓院的,故此,當年不少跟太太聲稱前往圖書館的先生們,不知到底有多少經秘道往妓院去了。

從大理石道回轉入口處的時候,又一次經過大力神的塑像。大力神扼死獅子的英勇形象,如今只供遊人拍照。他迎送過無數的遊人,也見證了無常的歷史洪流。與他擦身而過之際,腦海浮起它以神力打通直布羅陀海峽的畫面。

我們回到勝利女神像的時候,又再嗅到當年醫院的氣味。


曾偉強
二○一一年十二月一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