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8 October 2014

人生的退場機制

無論多精采的歌劇,也有落幕的一刻;無論演技多精湛的演員,也有退場的一天。人生的舞臺,同樣也會謝幕,只是人在其中,又是否可以安排自己如何退場?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階段,只是對於死亡,我們的社會總是避而諱之。事實是,醫療科技扭曲了自然的生死過程,不獨可以人工授孕,也可以人為地推延死亡的到來。不過,在延長壽命的同時,卻不一定保存着生命的質素,而是在延長老者、病者的苦。

今天(二○一四年十月八日)多份報章報道,黃大仙一對兒孫滿堂,同為七十九歲的夫婦,疑感年老無用,一個月前開始籌備「自殺」。兩老於凌晨縱火尋死,街坊揭發報警,兩老最終獲救,情況危殆。兩人留下遺書,透露財產分予三名子女,死後骨灰撒於政府轄下公園。

據報章報道,老翁姓梁,退休前為攝影師。老婦姓麥,曾任職工廠。兩人鶼鰈情深,十多年前退休,每朝凌晨一起外出晨運、嘆早茶,偶爾參加社區活動,恩愛非常。雖然梁伯聽力不佳,麥婦也有膝痛,但並無大病。然而,近月兩老曾向家人透露「年紀大無用,諗起將來唔知點」。

面對不可知的將來,任誰都有一種無力感。年輕時對未來充滿期望,還有努力的方向。一旦老了、倦了,甚至身體不再屬於自己,餘下的日子只是在蠶食生命意志,我們又將如何自處?人無法決定是否來這個世上,但是否可以決定何時及如何離開?事實是,沒有人可以阻止真正決意尋死的人。

在華人社會,死亡仍是忌諱,不會公開討論,因而往往導致悲劇的發生。不過,死亡不是悲劇,不平和、不安祥的死亡才是悲劇。反觀西方社會,死亡已不再是禁忌,部分國家和地區更容許安樂死或助死。自殺也可以事先張揚。

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八十九歲的法蘭西斯(Francis)和八十六歲的妻子安妮(Anne),雖然都有長期病患,但並非末期病人。不過,由於兩人深愛着對方,表示不能忍受任何一方先行離世,所以決定安樂死,成為世上首對一同安樂死的夫婦。在比利時,「精神上不能承受的痛苦」也是尋求安樂死的理由。

法蘭西斯和安妮這一決定,不但公開,而且得到子女的支持,子女們甚至尋找醫師,協助兩老離世。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法蘭西斯和安妮經常一起外出,因為他們害怕其中一人有一天不會回家。他們決定二○一五年二月三日,即他們結婚六十四周年紀念日一同離世。

中華人說的「五福」,出於《書經‧洪範》。五福者,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第五福考終命即是盡享天年,長壽而亡,也就是「善終」,安詳離世。然而,今天的死亡過程可以很漫長,也可以很可怕。事實是,不少長者均表示「不怕死,怕等死。」


問題是,我們願意看見如梁伯夫婦的悲劇繼續重演,還是嘗試欣賞法蘭西斯夫婦的灑脫安然?假如我們的社會有一機制,讓老者、病者,甚至厭世者主動提出尋死的想法,也許能阻止一些人尋死,同時讓真正決意求死者得以安祥地、尊嚴地離世。我們的社會,是否應該認真地思考人生的退場機制?


曾偉強
二○一四年十月八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