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9 February 2014

當政治變成請客吃飯

當政治變成請客吃飯,經濟還有希望嗎?當基層吃飯,中產結賬,我們的社會還有公義嗎?今天花錢,明天才想法賺錢,政府的理財哲學還稱得上審慎嗎?當香港坐上福利主義的列車,下一站,債台。

特首梁振英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慷納稅人之慨,為基層市民增加大量福利,為政府每年恆常支出增約二百億元。問題是,這些林林總總的津助,壓根兒無助基層市民脫貧,即便沒有,亦不會有人因而不能維生。換句話說,這筆錢是為派而派的。

梁振英認為過去十六年,香港總體上錄得盈餘,今天的財力足以應付這筆開支,並重申對香港未來的經濟有信心。然而,過往的表現不代表未來取得同樣的表現,這是常識。假如香港由一位没有常識的人領導,香港還有前途嗎?

《基本法》列明香港必須量入為出,也就是要看賺了多少錢回來,才決定花多少錢。可惜的是,熟讀《基本法》的梁振英卻在施政報告第一百九十四段指出,「政府有責任『量入為出』,這個責任的關鍵既在控制支出,也在增加收入。審慎理財的同時,我們更要發展經濟。」這無疑是為「量入為出」重新定義,即是先決定花多少錢,然後才想法把錢賺回來。

問題是,這二百億元經常開支不是每年二百億,而是按年遞增的支出。敢問我們的「小政府」能否保證香港經濟每年均錄得增長?更遑論經濟表現可以一年勝一年!社福開支只會有增無減,猶如一頭永遠飢餓的野獸,不獨永遠在吃,而且會愈吃愈多。

《二零一四施政報告》的重點在扶貧。然而,報告卻沒有為扶貧定下目標,就是何謂「扶貧」也不甚了了,只是藥石亂投,結果只會適得其反。以低收入補貼為例,雖然聲稱鼓勵多勞多得,但政府卻同時在探討標準工時。事實是,這類低收入補貼只會成為薪金補貼,打消僱主加薪的意慾,亦不能同時提高受助家庭的生活水平,因為物價會隨着補貼的推出而上升,正如物價隨着最低工資的出現而上升。

一個現實的問題,受助低收入補貼的家庭會為增加五百元月薪而放棄每月兩千多元的津貼嗎?究其實,這類低收入補貼只會製造貧窮而不能助人脫貧,令所謂貧窮人口上升,因為停留在可獲補貼薪金水平的瓶頸的人數會愈來愈多。

有如滾雪球的社福開支,長遠如何承擔?前中英聯絡小組中方代表陳佐洱在一九九五年曾指摘當時的港府福利開支過高,最終會「車毀人亡」。誰知今天香港卻在中央揀選的特首治下走向福利主義!不管是長者生活津貼還是低收入津貼,其開支只會提速增長,最終迫使政府舉債,甚至動用儲備,香港便會重蹈西方福利主義國家財政危機的覆轍。
 

曾偉強
二○一四年一月十七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