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9 February 2014

安倍是日本的真正敵人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台以來,不斷渲染「中國威脅論」,並以國家安全為由,大肆擴軍。但日本真的受到別國威脅嗎?答案是否定的,日本的真正敵人,不在國外,而是在廟堂之內。

安倍晉三選擇在十二月廿六日就任一周年時參拜靖國神社,不獨引起中國強烈譴責,也令日本外交頓時「四面楚歌」。南韓憤怒,美國失望,俄國遺憾,而本身是南韓人的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亦表示感到遺憾。即便在日本國內,安倍參拜靖國神社這一動作也招致廣泛批評。日本《朝日新聞》便認為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損害國家利益,可能毀掉日本戰後的根基。

安倍辯稱,對為國犧牲的人雙手合十、表達尊崇之意,祈祝這些人在天之靈安息,是理所當然的事。他曾表示第一次執政時未能前往靖國神社參拜,令他至感痛心。然而,向為國犧牲的人致敬,一定要參拜靖國神社嗎?美國國務卿克里和國防部長哈格爾十月訪日時,便到千鳥淵公墓獻花致哀,明確地向東京政府表達追悼死者有其他地點可供選擇。安倍的一意孤行,實在意有所指。

政教分離是日本和平憲法規定的原則,其背景是軍國主義與神道相結合為日本帶來的痛苦經歷。二戰前的靖國神社,是將亡故軍人作為「神」來供奉的國家神道的中心,加上神社內「遊就館」的展覽,不難發現神社明顯帶有試圖將那段歷史正當化的政治色彩。

靖國神社問題的本質是日本能否正確認識和深徹反省日本軍國主義對外侵略和殖民統治歷史。然而,安倍晉三去年上台後一直堅持歷史修正主義,並拋出侵略定義未定論。安倍以首相身分參拜靖國神社,也就意味着肯定這個歷史觀,甚至是緬懷當年的軍國主義,與戰後日本人悼念戰爭死難者、永不再發動戰爭的宣言背道而馳。

事實是,日本在一九七八年將主導戰爭並接受東京大審的甲級戰犯入嗣靖國神社之後,日皇裕仁便沒有參拜過靖國神社,當今的日皇明仁也從未參拜過靖國神社。箇中含意不言而喻。日皇明仁十二月二十三日在八十歲壽辰當日表示,在八十年人生歲月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二次大戰使許多年輕人犧牲了生命,令他非常痛心。

安倍政府的國內支持,緣自三根柱,即經濟改革、提升國際地位,和推動日本朝向「正常國家」激發的民族主義。然而,「安倍經濟學」在提振股市之餘,卻令日本連續十七個月錄得貿易逆差,逆差額達一百二十三億美元。人民的收入亦未能受惠,今年十一月日本勞動省公布,日本大學畢業生薪酬連續兩年下降。而截至今年十月,經常性薪資水平連續十七個月負增長,顯示日本在擺脫通縮的同時,物價上漲反而加重了人民生活負擔。「安倍經濟學」所帶來的經濟復甦表象,極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雖然安倍對外交野心很大,但中共宣布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後,美國沒有全力挺日。十二月中在東京舉行的日本與東盟十國峰會,東南亞國家也沒有和日本站在同一戰線對抗中國。加上安倍曾公開宣稱東京審判是「基於戰勝方同盟國判斷的定罪」,也令人懷疑安倍的本質是「反美」的。由此觀之,安倍藉提升國際地位以增加國內支持這一「出口轉內銷」的如意算盤,最終是打不響的。

故此,安倍此時參拜靖國神社,非但未能顯示出他的強勢,反而凸顯安倍政府的衰頹。日本《每日新聞》針對安倍執政一周年支持度的民調顯示,安倍內閣的支持率跌至百分之四十九,較三月的支持率下降二十多個百分點。安倍甘冒天下之大不韙參拜靖國神社,也就是為了爭取右翼的支持。因為安倍的三根支柱,似乎只餘下民族主義一根。然而,民族主義是柄雙刃劍,是一頭永遠吃不飽的野獸。納粹黨便是在極端民族主義下誕生的。安倍企圖藉民族主義鞏固自身的地位,恐怕最終只會弄火自焚。

為了迎合右翼勢力的口胃,安倍正急欲修改和平憲法,追求強軍夢。日本政府十二月十七日正式決定首個《國家安全保障戰略》,並以戰略為指導方針修訂了《防衞計畫大綱》和《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畫》。這三份文件被稱為「安保三箭」,標誌着危險的「安倍軍事學」正式登場。

日本在安倍這名船長的帶領下,將會航向何方,目前充滿懸念,卻又令人憂心。但種種跡象顯示,日本經濟復甦極可能是曇花一現,甚至會有崩盤之虞;外交上「四面楚歌」,日趨孤立。而危險的「安倍軍事學」亦只會令日本走上不歸路,修改和平憲法更與日皇明仁提到「戰後的日本因為制定了和平憲法,才有今天。」的說法相悖。安倍晉三不獨在為日本製造敵人,也為東亞以至整個國際社會製造麻煩,將日本推向不歸路。安倍晉三才是日本真正的敵人。
 

曾偉強
二○一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