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28 January 2016

黑袍下的珍珠


黑蘭雖然是伊朗首都也是觀光客必到的城市但歷史氣息遠遜伊斯法罕宗教味道不如亞茲德,文化圍亦不及設拉子黑蘭這個超級都市真的很現代化既有高樓大廈、地下鐵路,也有高級商場、大型超市在德黑蘭逗留期間亦不時穿梭珠寶街和名店街,一時間也弄不清到底這個城市很不伊斯蘭,還是在呈現不一樣的伊斯蘭

到達德黑蘭的時候,星月已高掛天空。為了使餘下的行程更順暢,導遊先生又一次臨時調動行程,在進入德黑蘭市中心之前,先參觀城南的高美尼陵寢。問題是,這座比皇宮更皇宮的陵寢,真的是一生儉樸,號稱「貧民之友」的依瑪目高美尼,心目中的那個安息之所嗎?

這座被形容為世界,甚至是史上最昂貴的墳墓,可謂極盡豪奢。眼前柱樑金碧輝煌,壁牆瓊堆玉砌,拱頂精雕細刻,地氈更是價值連城。雖然官方沒有公布建造金額,但這座陵寢一九八九年動工,至二○一五年六月正式開放,耗資天文數字可想而知。外界估計達一百億美元。這筆錢,可以建百間醫院,或數百間學校。

我們入住的酒店,是德黑蘭數一數二的五星級酒店,不少國際會議也在這裏舉行,酒店大堂還掛滿多國外長等大人物入住酒店時的留影。由於酒店毗連市內最大的公園拉雷公園(Laleh Park),我和玉琴用過早餐,便去和公園說聲早安。

公園寬曠舒暢,眼下蔥綠一片,除了這兩個異邦人,全是當地居民。有的是上班途經,有的在晨運早操,也有的以綠拌早點。預期之外但卻不感意外的是一對夫婦主動跟我們問好之餘,還將手上的麵包與我們分享。一名正在趕上班的中年男子,刻意停下來與我們聊天,說這個公園是法國人設計的。經他這麼一說,也頓覺公園很有法國味,還依稀有點香謝麗舍的身影。

正是天有不測之風雲。逛公園的時候還陽光普照,清爽怡人,出發前往薩德阿巴德宮(Sa'dabad Palace)時,卻風雲色變,氣溫驟降,還下起雨來。這段路,也讓我們見識了德黑蘭繁忙擁的交通。皇宮位於山上,沿路種滿梧桐很有法國情調此際梧桐更兼細雨,平添幾分愁思。昨日的皇宮現已改成博物館也不知是讓人憑弔昔日光輝還是感皇族奢華

薩德阿巴德宮其實是由十四座建築物組成的宮殿群,始建於十九世紀,巴列維王朝的開創者禮薩,在一九二○年代擴建後遷入。據說部分建築物在一九七九年,末代巴列維國王去國時仍未竣工。我們只參觀了著名的綠宮和白宮,若要飽覽所有博物館,恐怕一整天的時間也不夠。

綠宮頂部蓋以綠瓦,因而得名。進宮須穿鞋套,宮內不准拍照,但容許拍攝電視和電影。當時便有一隊電影攝製隊在拍攝。我們的當地導遊還認得一位專門扮演末代皇帝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Mohammad Reza Pahlavi的著名演員。宮內有很多鏡飾和鑲金裝飾,華麗典雅,氣派不凡。這座綠宮,曾經接待過一位美國總統:卡特至於會不會有第二位,正如占士邦所言:「永不說永不!」

白宮是皇室夏季的居所,宮內雕樑畫棟,布置奢華,地面鋪上名貴波斯地氈,家具多屬法式風格,也有不少精緻擺設,包括法國瓷器、意大利銅雕、中國湘繡等,甚至還有台灣的珊瑚藝品。底層是國家藝術博物館,進入參觀須預早購票。除了供觀光客參觀,白宮至今仍在接待外國元首等貴賓。

宮外正面有一尊「Arash the Archer」的雕像。Arash是波斯神話中的英雄,他射了一箭,為波斯奪取了袤廣的國土。另一邊則豎立着一雙巨型長統靴銅雕,這原是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的全身立像,伊斯蘭革命後,銅像被民眾破壞,殘留這雙長靴。但這雙長靴比兩個人還要高,整個立像有多大,可想而知。

這時雨停了,天邊灑下亮閃閃的陽光宮外遙望北面的厄爾布爾士山脈,積雪恍如白龍橫亙天際。這條白龍也真的一直守謢着德黑蘭。導遊說,市內車路和人行道之間,都有一道渠,但不是污水渠或雨水渠,而是雪水渠。這些渠引雪山的水以為居民所用。所以德黑蘭不缺水。

不知是導遊說笑還是甚麼在德黑蘭不看清真寺,因為大家都看膩了。來德黑蘭,是逛博物館的除了薩德阿巴德宮,還有伊朗國家博物館、珠寶博物館、玻璃與瓷器博物館和地氈博物館等。規模雖不算大,但仍有些頂級藏品,例如著名的漢摩拉比法典;和世界上最大的切割鑽石之一,一百八十二克拉的「光之海」等。

來到伊朗,當然亦不能不看波斯地氈。德黑蘭地氈博物館,堪稱必到的博物館。在進館之前,導遊先帶我們參觀了一雙鞋印雕塑,原來這個鞋印指着的方向,就是麥加。

一般的波斯地氈除了地毯(rug),還有用作裝飾或祈禱毯的kilim。導遊說,城市地氈是事先設計出花樣草圖,再編織出來;鄉村地氈則是隨意之所至的即興創作,往往只是抽象或象徵式的圖樣。

不說不知原來伊朗人買地氈,還有一個目的,就是投資升值。而且易手次數愈多的地氈,價值也愈高。導遊還說,他小時候不明白父親為何買這麼多地氈,長大了才明白,這是父親為孩子準備的財產。每名孩子一張身價百倍的地氈。當我們問這博物館的地氈價值多少時,他只能說每一張都價值連城,無法估算。

波斯地氈主題圖案的取材包羅萬象,有純裝飾性的,也有宗教神話、黎民生活、貴族狩獵等。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幅名為「四季」的作品,織有伊朗歷代著名建築,四角則有亞當、夏娃、亞伯拉罕、摩西與耶穌等人物圖像。構圖用色極其精美,構思獨特,令人讚嘆不止。

在結束整個行程之前導遊先生額外加進一個特別景點:超級市場這家超市規模不下家樂福,進口停車場旁邊的租車公司,窗外貼上以簡體字寫上的「出租車」標示,可見大陸和伊朗關係真的很要好。

離開超市時,已近黃昏,也正式結束伊朗的旅程這個遠在西天之西的東方大國,曾經雄霸天下,古波斯全盛時期管治七十多個民族,五千萬人口,佔當時世界總人口四成四。今天仍以三個法國之大的領土,傲視全球。西方媒體總愛以一身黑袍的女子來描伊朗但誰又會料到,黑袍底下,是開放的天空。伊朗好比一顆藏在黑袍底下的珍珠,等待世人的欣賞。


曾偉強
二○一六年一月完稿





星期五清真寺



在伊斯法罕,當導遊說要帶我們參觀星期五清真寺時,還以為自己聽錯了,又或是他說錯了。因為,我們在亞茲德已到過星期五清真寺。卻原來,在伊斯蘭世界,休息日是一星期的第五天,也就是星期五這一天,穆斯林會聚集在一間清真寺祈禱和聽講道。因此,各城市都有自己的星期五清真寺。

伊斯法罕的星期五清真寺(Jameh Mosque of Isfahan伊瑪目清真寺還要古老,是伊朗唯一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清真寺,歷史價值不言而喻。該寺始建於八世紀阿拉伯人統治時期,其後被燒毀,十一世紀重建。伊兒汗國到薩非王朝期間陸續擴建,幾番重修,建成今天的規模。但也因此而夾帶着不同時期的建築特色和風格。

前往星期五清真寺,必須穿過一個市集,這個市集很有趣,不僅有時尚飾物潮流裝,也有性感婚紗和緊身衣褲,還有各式假髮。事實是,伊朗人都很前衞。據說,「Jameh」這個字源自阿拉伯語,意思是人們聚集的地方。這座清真寺站在市集身後也真的很能體現這個意思。

星期五清真寺是「四合院」建築,中庭四面各有一個「伊萬」,四個「伊萬」造型不一,但內牆都飾以藍色為主的彩釉鑲嵌圖案,圖案則以幾何、花與植物為主。這個東西南北四「伊萬」建築是相當罕見的設計。但卻不知是建築師的原意,還是多番擴建的最終效果。

中庭有一個蓮花形水池,對伊斯蘭教來說水是天園的象徵也是建築物必不可少的元素在水池與南伊萬之間有一個模擬「天房」的搭建。讓信徒不用長途拔涉,也可以一償朝拜「天房」的心願。

四「伊萬」中,以南「伊萬」最大,朝向麥加,拱頂有蜂巢狀的裝飾,磚砌圖案非常精緻,兩根宣禮塔可說是寺的標誌當中的四方形祈禱大廳,感覺與伊瑪目清真寺迴然不同。這裏沒有色彩目的馬賽克,只有古厚重的土磚。而磚和石柱均雕滿各不相同的伊斯蘭花紋圖案,樸實中滲嚴麗導遊還詳細解說了這個拱頂是如何由底部的正方形結構,一層一層地砌成最終的圓頂。

從大廳進入柱廊,氣氛深邃古樸,恍如回到高曠開闊的空間,肅嚴。從高處引進的天光照亮柱廊指引方向也凸顯出壁柱上阿拉伯圖案的質感,更顯渾樸自然

接下來導遊向我們介紹了這座清真寺的鎮寺之寶:Mihrab of Oljaitu。伊兒汗國的第八任君主完者拔都(Oljaitu)於一三一○年下令建造的壁龕和木製講壇。壁龕位於西「伊萬」一間相對狹小的廳內。雖然這個石灰構成的壁龕設計精美造工精細,但卻沒有刻上《古蘭經》經文,尤其是兩旁的木製講壇。因此,有學者認為,這個壁龕和講壇,與宗教無關純粹是完者拔都炫耀王權之作。

導遊之後帶我們進入一間「地下祈禱室」,一座白色多拱建築,是冬季祈禱講道的地方。層層的尖拱形疊成蒙古包的形象,地面鋪滿波斯地氈,原來的設計是以頂部的雪花石引進天光,但現在已接上電燈。當導遊關上門,熄了燈,那股深邃玄妙的氣氛便呈現出來,十分壯觀。

我們從東「伊萬」的大門入寺,由南「伊萬」經柱廊進入西「伊萬」,再由西「伊萬」走出中庭。參觀到此結束導遊說北「伊萬」除了洗手間可以參觀,便沒有別的可觀之處。這個北「伊萬」內裏也真的空空如也,其真正用途是個謎。雖然與其他三個「伊萬」結成完美組合但它的位置,其實不在寺的範圍之內。有人認為,它其實是一座尚未用上的墓塔是耶非耶,真的不好說。

當我們離開的時候,再一次穿過市集,也再一次感受到當地人的熱情好客。一名抱着孩子的婦人從不遠處以伊朗語向我們說「歡迎」。問題是,她明知這批異邦人是聽不懂伊朗語的真正好客之道,就是如此而已。


曾偉強
二○一六年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