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30 March 2016

自由無限好,只是……!


馬克思說過,「新聞出版自由不會造成『變動的局勢』,正如天文學家的望遠鏡不會引起宇宙系統的變動一樣。」(《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然而,馬克思在大陸那些早已荒腔走板的徒子徒孫,卻下令黨媒必須「姓黨」。

不過,「姓黨」的也不只限於黨媒。香港的《頭條網》三月二十九日中午突然發文,指「李波在港恢復平靜生活」,並刊出李波在北角街頭自拍的相片,以示「其行為與一般港人無異」。一般港人,應不會在自己生活的小區,熟悉的街道玩自拍!這不正是口中「無異」,心中「有異」嗎?

報道也詳述了李波何時返港但卻沒有說明如何返港。不知這次入境處有沒有李波入出境的紀錄呢?有趣的是,《明報》三月三十日的跟進報道卻指出,李波行蹤未明,亦可能身在外地

《頭條網》更引述李波的「面書」貼文,表示「自由自在,沒有人干擾,生活一如往常,真開心!」事實是,李波愈是標榜「自由自在」,便愈是表明他的「不由自主」。

「李波案」的劇本愈寫愈爛,而劇情也愈來愈匪夷所思雖然他的現身沒有解答任何問題。因為,即便是再問一千次,寫好的對白也不會改但至少大陸的「有關部門」,相信這樣便可為事件劃上句號。然而,《頭條網》的報道,卻比劃蛇添足更糟,反而重申此地無銀。

馬克思說過,「沒有出版自由,其他一切自由都是泡影。」(《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事實是,能夠在港出版與中共相關的刊物,甚或中共口中的禁書,與中共的關係亦必然千絲萬縷,絕對不是「街外人」。只是李波事件中的「強力部門屬於哪一派哪一系,確實諱莫如深。但幾可肯定的是,這場鬧劇,原先只是「關門打波」而已。

不過,事件的發展卻出現了一些轉折,而大陸的「趙家人」和香港的「精趙」添油加醋,不但自打嘴,而且自揭瘡疤。雖然,劇本的荒謬路人皆見,但總得有個了斷。問題是,「李波案」所衝擊的,不是李先生個人,而是一般港人與生俱來的自由天賦的人權。

雖然馬克思沒有完全否定西歐古代和近代資產階級自由思想,但大陸卻抓住了馬克思的歷史自由觀,認為自由不是與生俱來自然存在,而是歷史的產物。自由是隨着歷史的發展而發展,隨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的。而且,馬克思認為,自由是相對的,是有限度的。自由與限制是對立的統一,沒有限制便沒有自由。

然而,馬克思的理想社會是一個由自由人組成的社會;並且視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原則。真正的自由人是完全解放了的人並不是由專政者賦予有限制「自由」的人。

李波的「自由自在」,也就是中共在給定的條件之下在給定的限制之內,賦予的所謂「自由」這樣的「自由」,今天可能只適用於李波但現實是正如溫水煮蛙香港的新聞出版自由正在收窄更令人感到寒心的是,一般港人與香港固有的自由距離恐怕將會愈來愈遠。


曾偉強
二○一六年三月三十日


Sunday 27 March 2016

李斯特城


一個自命標準體育迷,一個認為體育沒有經濟貢獻。一個與不少香港人一樣「捱眼瞓」撐港隊,一個只看比賽的最後八分鐘。一個和你我一樣看港台新聞一個只懂誇誇其談甚麼博鰲論壇。一個有個很英國的名字「約翰」,一個有個很貼切的名號叫「思歪」。雖然明顯是公關的較量,但卻高下立見。

在下不是球迷也沒有和不少港人一樣「捱眼瞓」,撐港隊作客卡塔爾的球賽,所以沒有資格說港隊表現如何但假如有人能夠從最後八分鐘比賽反向推斷港隊的全場表現,從而斷言港隊「雖敗猶榮」,這個人若非信口雌黃,便真的神人也!

言歸正傳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早前出席明報「香港新機會 ── 十三五規劃的挑戰」高峰論壇開幕禮時,發言完畢之後,被主持人要求一隊球隊比喻香港,當時曾俊華毫不猶豫,一牽嘴角便說Leicester(李斯特城)!」主持人即時要求解釋,曾俊華卻說:「大家自己研究喇!」

曾俊華留下這個啞謎,真的不好猜。在下不是球迷,甚麼「紅魔鬼」、「兵工廠」,一向不甚了了。對於李斯特城,更只知有一間大學。卻原來,英超球隊李斯特城,季一度瀕臨降班,今季脫胎換骨,並且正衝擊創會以來首個頂級聯賽冠軍。

李斯特城表現脫胎換骨的重要原因,原來是因為易帥。由此觀之,曾俊華打這個比喻,到底葫蘆裡賣甚麼藥,真的耐人尋味。

不過曾俊華三月二十七日發表的網誌,似乎給了答案。這篇題為「總有出頭天」的文章,由三月下旬,天氣乍暖還寒說起,與文章的標題一樣,似乎意有所指。然後再一次提到香港隊作客卡塔爾的球賽,並認為這次世界杯外圍賽,港隊創下佳績,相信廣大球迷對「收貨」云云

這是否切中廣大球迷的心聲,套用已故曹sir(仁超)的金句:木宰羊不過,談的雖然是足球,但卻是項莊舞劍意在言外。畢竟,「波係圓既」。

文章筆鋒一轉,表示「近日各地球迷談論最多的,必然是英超的李斯特城了。」這又不期然令人聯想到「近日香港談論得最多的必然是特首跑馬仔了。」雖然有人未出閘已脫腳也有人「永不說不(參選)」,但這場跑馬仔遊戲,卻似乎早已展開。

曾俊華簡述了李斯特城的歷史,然後以「在比賽中沒有事情是不可能的」作結他又以李斯特城射手華迪為例指出「(華迪最終憑藉個人努力和出色表現成功登上大賽舞台」。這又是否在暗示或明示甚麼呢?

更有意思的是文章指出「李斯特城沒有大灑金錢組軍,但球隊上下團結一心,鬥志高昂,在經驗豐富的主帥Ranieri(雲尼亞里)的部署下,防守穩健、進攻機動明快,球隊很快建立起無比的信心,也贏得對手的尊重。」

觀乎在梁特治下四年,雖然「大灑金錢」,但卻買不到人心香港反而愈趨撕裂,不但看不見「上下團結一心」,而且不論是政府內部還是民間社會均談不上「鬥志」、「信心」。更甚者「一國兩制」也已不受到「尊重」,更遑論香港和香港人。

翻查資料,雲尼亞里去年七月才接手任教李斯特城。這又是否意味着香港也應易帥,才可以上下團結,激活鬥志,重新贏得尊重,從而浴火重生?


曾偉強
二○一六年三月二十八日